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香港是文化沙漠。没有考证过,也没有细想过这种说法是否合理。自己一不留神成了港人。但只是戴个帽子而已,不习惯香港的热,不适应香港的挤,听不懂香港的话,总之没有对香港有透彻的认识,文化沙漠问题也是存疑的。
7月回到香港小住,住处紧邻香港会展中心,只看到这里天天人流如龙,络绎不绝。一打听,原来是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20日晚上,我参观了书展,颠覆了在我心中已有的香港是文化沙漠的概念。
真像是一个节日。
四面八方的人兴高采烈地涌向展馆。有的是一家同来,父母带着孩子;有的是情侣同来,姑娘偎依着小伙儿;更多的是年轻人结伴而来,一路流淌着欢声笑语。
其实,香港贸易发展局组织这次书展的主题也和节日有关,为“共享读书乐”,读书是一种快乐,像节日一样,大家沉浸在快乐中。
为期六天的书展有430家书商参展﹐书展按12个主题馆展出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商业﹑旅游﹑宗教﹑生活﹑儿童等超过10000种类。预计参观人数会超过去年的64万人。
香港总的人口应当在700多万,就是说,有将近十分之一的人来参观书展,多么壮观!
书展里的书品种实在多,和内地书展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图书是多元的,文学的、政治的、学术的、宗教的,各种流派、各种观点、各种政治倾向、各种语言文字都汇集在同一个屋顶下。如果把这些书看做是花,或者,也许像过去大陆常说的香花毒草都有,但是,对香花毒草的识别标准其实也是不一样的。在这种理解下,进入展厅的人像蜜蜂一样,在花丛中汲取营养。
许多人在挑书,还有许多人买到书后马上就蹲坐地上读起来,全然不顾晚上10点闭馆的反复通知。
我在大陆出版业工作过许多年,主持过一家出版社的工作,也开过书店,深知大陆出版业的艰难出书难,买书难,收帐难。中国大陆的人均购书费用,据说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人更是宁可花几千元吃顿饭,花几百元喝瓶酒,也不愿花几十元买本书。看到香港书展的红火,真有些羡慕香港同行。
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说法,现在想起来,有片面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这里多年的商业氛围,产生了李嘉诚、郭炳湘、霍英东、包玉刚这样的企业家,而没有同等规格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然而,在今天孜孜不倦选书的年轻人里,谁知会不会藏着未来的文化和思想大家呢?
晚上9点多了,人流依然涌进展馆
展馆内人头攒动
阅读的口号之一
年轻人在挑书
马上就读
让我们汗颜的推荐书目
这里藏着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