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虚荣心,也就是面子。十五岁和五十岁大概区别不大,有区别的或许是控制力。五十岁的人善于控制自己,不把真实的想法流露在脸上。而十五岁的人,脸上完全是心里的翻版。
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在时下流行的博客上就不一样了。我自信是脱离了名利思想的人,但是自从开博之后还是禁不住常常要看看自己博客的屁股上那组数字,数字长得多,心里就兴奋,长得少,就沮丧。
其实道理也简单,枯燥的数字眼下已成为一把尺子,能量出你被人关注的程度,同时可能也说明你文章的质量。在这个意义上说,博克比报纸杂志有更多的优越性,报纸杂志可能发行量有几万几十万份,但是读者中有多少人读了你的文章,你不知道。也许只有几个人。博客不同,数字在说话。尽管有人是一扫而过留下了记录,但毕竟是扫过了。网站故意搞鬼的可能我们排除在外。
于是我关注那组数字。
但心里还是不平衡,为什么有的博客文章有几万个人读,而有的博客文章只有几个人读?是水平问题吗,不是,只有几个人读的文章,常常比几万人读得文章水平要高的多。仔细想想就释然了,主要是由人的知名度和所写话题的受众所决定。
这里有一个不公平在里面,像是一场体育比赛,一个扔铅球的,要和一个跑百米的在百米跑道上竞技,而裁判和规则都是跑百米的,铅球运动员简直无地自容;也像是在同一个舞台上,一个唱京剧的和一个演话剧的同台表演,而评判规则是京剧的,话剧演员当然甘拜下风。这是尺子问题。
和观众也有关系。有的看台上的人就是关注跨栏,你铅球扔得再远,没人理会,白搭。而有的人只关注话剧,你的京剧唱的超过了
所以,排行榜应当是分门别类的,而不是用人气这一把勺子烩。其实就是人气也有人造的,网站的编辑能不能在几千万个博客中扫到你?能不能放你在显要位置,都是人为因素。所以,要再造几把勺子出来,文娱的、体育的、财经的、学术的、综合的,才能像一个开饭馆的,客人们可以各吃各的。也许,这么说有点胡搅蛮缠,会给网站的工作人员增加太多的工作量,他们心里会说,为了你们那点虚荣心,值得吗!但是,从来都把虚荣心看作是贬义词的人们,往往不晓得虚荣心像一块魔方,换一个面看,分明写的是上进心。
而没有上进心,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再说了,许多评选也是按照不同门类进行的,会分设不同的奖项。比如航空公司,会按照客流量大小分成几个不同的级别;比如学校,会按照学生年龄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组别;比如经济,会根据不同的产业来分别评选先进人物。
为什么博客要一刀切呢?
也就是说,学学天气预报,别光是阴晴雨雪,也来点儿污染指数、穿衣指数、雨伞指数、海浪预报甚至洗海澡预报啥的。不是人气决定一切,也来点别的什么气。
写完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我有三个字的评价:“虚荣心”!
不过,劳驾各位费心,看看魔方的那一面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