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科学报》:男德班,叩响幸福之门

(2015-10-16 18:33:06)
标签:

杂谈


《中国科学报》:男德班,叩响幸福之门

《中国科学报》:男德班,叩响幸福之门


 

男德培训班活动现场 袁一雪摄

■本报记者 袁一雪

王华从朋友圈看到了“男德培训班”的招生消息,当时的王华,正经历着生活中的低潮——岳母生病了,这让拥有5岁孩子的王华夫妇 “压力山大”。重压之下,王华与妻子之间也出现了矛盾。

正当他感到困惑无解时,看到了男德培训班的招生通知,在首届“男德班”(好伴侣、好父亲:男性成长工作坊)招生启示上写着:工作坊致力于培养具有性别平等 意识的好男人,学习做好伴侣、好父亲,变革思想、学习技能、成就自我。“我想试试,看看对我现在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帮助。”王华表示。

在为期三天的课程中,王华接触了包括“认识并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汉气概’的伤害”“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能力”“婴幼儿护理技术”“家庭 暴力成因及干预”“与青少年孩子的相处艺术”等知识,他也从中认识到原来家暴并不是单纯的肢体暴力,“精神暴力也是其中之一。”王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 者。

培训班第一天的内容是思考“大男子气概”的伤害,分析“父亲角色”,让每个人都把自己从父亲那里接受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写在纸上并讲述出来与大家分享。 通过一轮的讲述,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受到过来自父亲的伤害,肢体暴力或精神暴力。这样的分享让班上的一位学员Y坦陈了自己曾经对另一半实施过家暴行为,甚 至因此被起诉离婚。在百般挣扎的日子中,Y开始接触反家暴内容,积极寻求心理帮助。在参加培训的三天中,Y始终穿着橙色的服装,因为橙色是反暴力的颜色。

打破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对于男女的社会分工,无论从性别特征还是历史惯性思维,都给人留下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将这种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称为社会刻板印象。

但在“男德培训班”中,打破学员性别的社会刻板印象是重要的一步,也是贯穿三天培训的“精神”所在。在培训班最后一天的课程中,心理老师给学员们上了关于 子女教育的一课。课上,他提出了三个假设的情景:子女被同学欺负了、子女逃学被老师通知家长、子女考试不及格,并将其分给三组学员。在提供情景的同时,心 理老师也提供了八种教育方法,要求学员们针对拿到的情景提出一种或多种教育方法,且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

经过激烈的商讨,三组成员分别以父子对话、夫妻共同教育等方式完成了表演,且都使用了五种以上的教育手段作为组合。但在其中一组表演后,其他组别学员提 出,表演中的父亲承担了主要的谈话、教育工作,而母亲则一直负责端茶倒水、做饭等其他辅助性工作,这样没能逃离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此意见,此次活动的组 织者、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一语中的”:“我们倡导男女平等,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于子女的教育方法不论男女都适用。”

在三天的培训中,对子女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让男学员腹部绑上篮球,体验女性怀孕过程;在产房如何陪产;如何给新生婴儿洗澡、穿衣服、换尿布,以及哄 孩子……各种在人们印象中由女性承担的工作,都让男学员们进行了实际感受、操作。“因为理论只是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让他们对方法进行实践。”山东省实验中 学心理教师温学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从男性入手的女权工作

对于女性工作,社会上也存在刻板印象,就是应该由女性承担。但事实上,虽然女性更了解自身的特点,但是她们的工作很难得到男性的认可,更不用说让男性改变 自己固有的观点。“男性加入女权主义工作是这项工作进步的表现,现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倡导男性参与。”方刚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为了号召更多的男性加入,2013年,方刚成立了白丝带志愿者组织,发起让男性停止性别暴力的运动。方刚将此次培训命名为“男德班”,也是为了和去年社会 上兴起的“女德班”对应,后者提倡“男尊女卑”,妻子必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等。作为讽刺与回应,方刚反其道而行之,在“男德 班”培训中,倡导男性从自己做起,实践性别平等,做亲密关系中的好伴侣,亲子关系中的好父亲,职场中的好伙伴,杜绝性别歧视、性别暴力、性骚扰等行为。

穿着橙色衣服的Y当年就是通过白丝带热线意识到自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经过心理矫正后,Y也正式加入到白丝带志愿者的行列,现在的他不仅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可以对周围发生的家庭暴力现象予以制止。而慕名而来的王华也在参加培训的第二天就成为了白丝带的一员。

白丝带在路上

白丝带最早起源于加拿大。1989年年底,加拿大一名男子因认为发展机会都被女性夺走了,于是在蒙特利尔一所大学内枪杀了14名年轻女子后自杀。两年后, 一群男性期望社会大众对这场悲剧进行反省,男性不该再对男人加诸女人的暴力保持沉默,所以发起了白丝带运动。白丝带志愿者组织在中国正式成立时间为 2013年。

中国的白丝带依然“稚嫩”,与国外白丝带组织相比,国内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早在上世纪70年代,瑞典曾经推行过“侍产假制度”,由政府出钱,鼓励男性在伴 侣生育后在家照顾伴侣和孩子。“刚刚开始的时候,接受度不高,瑞典就办了培训班。”方刚表示。如今,这项措施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瑞典社会,让瑞典成为世界性 别平等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此次男德培训班中,除了两名通过网络报名的男性外,其他学员均为白丝带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负责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具有心理咨询师的背景,并且肩负着要把 此次培训带到全国各地的任务。“我们希望更多的男性意识到,当男性参与传统家庭中由女性承担的工作时,受益的不仅是妻子和孩子,男人也从中受益。”方刚表 示。

“我认为,这种公益活动通过个人很难持续,还需要职能部门的参与,比如民政部门,他们可以在新人领结婚证时推荐他们参加相关培训。”方刚表示,“我们希望政府能来做这样的事情,也欢迎企业和公益人士来做。”

《中国科学报》 (2015-10-16 第12版 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