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小陈大我几岁,其实应该叫老陈。
老陈每次驾着车,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时,总是把自己塑造成打桩模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滩上的打桩模子可不得了,据他自己说,他倒过外币、倒过牛仔裤,甚至于,做过无痛穿耳的生意,“牛仔裤是从广州空运过来的,一次就下五千多条。”说到无痛穿耳,“那是带着做做的小生意,我一边倒牛仔裤,一边穿洞,最多一天给五十几个女人穿耳朵,一人十五块,赚翻了。”老陈说。
九十年代初,老陈还倒过车,花几千买的摩托,一年后牌照大涨时出手,赚了十倍,后来又拿了驾照,“最后几年我在虹桥机场拉私客,有一车客人要到温州,我斩了他三千块。”机场整顿时,老陈怕了,终于收手。
关于老陈的故事,可以拍成电影。即便现在,老陈还是老板,开了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他很有可能,是我们这栋大楼里最有钱的主。老陈很潇洒,啥都看淡了,把境界放得很低。他是上海八十年代上海打桩模子的孑遗,有过每天晚上泡音乐茶座,为了和人“别瞄头”轮番给女歌手送花蓝的经历。“别人送一百,我就送二百。不为啥,有钱就乱花。”老陈说,“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一个月挣一万块是毛毛雨。”
聊起以前,老陈总像在说别人的故事,“钱都赌没了,最多一夜,输掉过十七万。”生意场和游戏场,老陈算是都玩过了,“有个朋友说要去俄罗斯做生意,从我这里借走十万,后来彻底消失,听朋友说他在莫斯科给黑道做了。”
现在,他的好日子,就剩下每个周末,找个新鲜菜馆,全家吃上一顿。这是节日。老陈说。
老陈每次驾着车,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时,总是把自己塑造成打桩模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滩上的打桩模子可不得了,据他自己说,他倒过外币、倒过牛仔裤,甚至于,做过无痛穿耳的生意,“牛仔裤是从广州空运过来的,一次就下五千多条。”说到无痛穿耳,“那是带着做做的小生意,我一边倒牛仔裤,一边穿洞,最多一天给五十几个女人穿耳朵,一人十五块,赚翻了。”老陈说。
九十年代初,老陈还倒过车,花几千买的摩托,一年后牌照大涨时出手,赚了十倍,后来又拿了驾照,“最后几年我在虹桥机场拉私客,有一车客人要到温州,我斩了他三千块。”机场整顿时,老陈怕了,终于收手。
关于老陈的故事,可以拍成电影。即便现在,老陈还是老板,开了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他很有可能,是我们这栋大楼里最有钱的主。老陈很潇洒,啥都看淡了,把境界放得很低。他是上海八十年代上海打桩模子的孑遗,有过每天晚上泡音乐茶座,为了和人“别瞄头”轮番给女歌手送花蓝的经历。“别人送一百,我就送二百。不为啥,有钱就乱花。”老陈说,“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一个月挣一万块是毛毛雨。”
聊起以前,老陈总像在说别人的故事,“钱都赌没了,最多一夜,输掉过十七万。”生意场和游戏场,老陈算是都玩过了,“有个朋友说要去俄罗斯做生意,从我这里借走十万,后来彻底消失,听朋友说他在莫斯科给黑道做了。”
现在,他的好日子,就剩下每个周末,找个新鲜菜馆,全家吃上一顿。这是节日。老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