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桃花,我爱莫测

(2010-03-28 20:26: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日记

跟玎玎一起看《我爱桃花》,虽然08、09年,因为工作原因我曾看过那么多话剧,大剧场小剧场的都有,但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邹静之的话剧。

看了十几分钟,即使之前不知道编剧是个诗人,此时也会知道了。那种语言节奏、字句铺陈,没有几十年炼字功夫出不来。心里想到的却是莎士比亚。他的剧本,一定要大声念出来才能知道音节铿锵之美。但越到后面的编剧,似乎都更加侧重叙事说理,但编剧仍然往往是诗人出身,比方说尤金奥尼尔。但《我爱桃花》的那种诗人手笔有异于莎翁的华丽长句,它是东方式的,短促错落有致,是短词小令式的铺陈。

看剧时有几次想到《暗恋桃花源》,同样是排练一出戏剧,同样是戏里戏外的纠缠不清。《暗恋桃花源》的层次更多一些,而且,感情更沉郁,因为里面有离乱。

男主角尹铸胜演出了偷情男人的“神”。太出神入化了,梅婷也是好的,舞台剧对男女演员气质都很挑剔,许多影视演员到了舞台上不一定能镇得住台。

《我爱桃花》围绕几个偷情故事(剧中冯燕与如花、剧外英子与男演员、饰演张婴的男演员也怀疑老婆出轨)探讨情感困境,印象深刻的是困境中的悖论:男演员一派天真烂漫,对英子透出的杀机感到震惊,他只想“自然地偷情,自然地厌倦,自然地离去”,说时面带微笑,步态从容,相比于英子的咄咄逼人,令人轻松而生出好感。而英子是对感情最纯粹、执着的一个角色,她的纯粹走到底就是一把拔出来的刀。

困境如果轻易能找到答案,就不称之为困境。所以,《我爱桃花》也没有答案,话剧的调子越来越灰,越来越黯淡。

 

看的时候,也想到一个问题:这么完熟,会不会太完整圆融了?所以我喜欢最后一场,那一场中,戏中,冯燕与如花黯然告别。丈夫张婴不解,连连挽留不住,冯燕离去。留下如花和张婴喝酒。如花暗暗垂泪尚可理解,丈夫张婴也黯然神伤,于逻辑不可解,我喜欢这一场不可解的神妙,它让整出戏有了一个缺口,一些情感上的莫测。

 

我爱情感上的莫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被打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