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丧钟为谁而鸣

(2008-01-14 11:35:34)
标签:

姜岩

杂谈

分类: 我感觉
    这几天网上都在讨论姜岩的事情。恋爱五年,结婚两年,二十八岁的丈夫跟一个二十三岁的小女孩发生外遇,十月份摊牌,那一刻她决心去死。但又拖了两个月,期间哀求无效,丈夫终于搬离了,而且拿走了两人共有的存折。于是新年时她自24楼一跃而下,她比丈夫大三岁,今年也就三十一岁。
    本来外遇这种事,几乎像婚姻的衍生品,传统的与现实的智慧都教育女人,丈夫有外遇一定要默默忍受。但现在有个人想忍,而丈夫不给其机会,于是她自杀了。于是有许多有正义感的人,出于义愤而唾弃她的自私、鄙夷她的软弱。
    本来不想说什么,但看了许多评论,必须承认,男人们在这个事情上空前团结,一致声讨了她的神经质,她心理有问题,言下之意,大有替她丈夫委屈同情之意,于是他的偷情也是可以原谅,是事出有因。
    这个逻辑真是完美无缺。真是好!
    这件事情里,主要是两种逻辑与价值观的转换与冲突。
    一,破败的传统道德敌不过个人主义。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父辈想离婚,要被单位和父母教育,那时我们倡导的是“集体主义”。现在思想开放了,大家都知道要追求“真爱”了,这是个体自由意志的伸张,是舶来品,我们从前没有的。问题是,在真正提倡个体意志自由的欧美国家,有完整细致的法律来保障意志冲突时的个人利益。而我们没有。于是这个逻辑掐头去尾,只剩下“真爱”。完整的婚姻法律体系,应该是自己寻得真爱的同时,也要为这真爱付出经济代价,以做受损害方的赔偿。而我们这里,到“真爱”就结束了。甚至,像姜岩这件事里,在偷情暴露之前,丈夫还拿她的欧元与新欢共游罗马,事情败露后,丈夫还要把存折拿走,这种“真爱”已经接近无耻。
    没有法律约束的个体意志自由,就渐渐要变成无耻。
    二,神经质问题。
    我对于这个舆论尤其愤怒。波伏娃说,“女人是被塑造的”。我们先说理想的女性,不神经质的女人,她应该是温柔,善良,真诚,美丽。无论中国的儒家思想,还是西方的基督教甚或其他主流宗教的思想,不都是女人应当服从丈夫吗?不都是如此塑造女人的吗?现在,姜岩的问题是她遵守了传统,她结了婚就以丈夫为她的天,她是职业女性,工作到紧要处三堂会审,丈夫一个电话她立刻就走。丈夫不拿家用她不介意,丈夫情绪低落她拿出自己要去巴黎开年会的欧元让他出国旅游,她隐忍,谦卑,恭让,一让再让,直到丈夫找到了“真爱”。这真是极好的逻辑转换,当她遵守传统道德时,丈夫亮出来“真爱”这个进步思想来要求自由。而当她自杀后,那些人又谴责她的神经质。
    事实上,在一个婚姻里,女人天然就比男人付出更多,这个特性,当女人也出去工作,男女双方都挣钱回家之后变得更加突出。而无论传统精神,中外宗教,也都鼓励女人的付出,赞美母性,歌颂奉献。可惜的是,女人遵守规则之后,发现男人并不遵守规则。
    是的,规则的制定者永远可以修改规则。这也是规则之一。并且,他们可以用舆论和理论继续塑造,比如姜岩,他们可以塑造她的神经质,暗示,男人是无辜的,婚外情不是她去死的原因,而她本身,竟倒是导致丈夫婚外情的原因。
    这,就是强者的规则。
    三,自杀问题
    骂死人比较容易,因为她无法活转来反驳。骂婚外情,第三者就比较难,需要自己从前没有以后也不打算有偷情的行为,不仅如此,并且要小心不要骂到自己哥们,亲朋好友们的头上。打击面太广,不如还是骂死人。骂她懦弱,其实自杀是需要绝大勇气的,鲁迅说,“不信你自己试试”;骂她自私,中国历来就重视生存,“好死不如赖活”,弄出无数不死不活,死气沉沉的活死人。在这一点上,她主张了自己的意志自由,她宣判了这个世界不值得她呆下去。而我们的舆论,在前面支持婚姻不应该是“真爱”的束缚,主张个体意志自由的那些人,在这个问题上,却搬出她的父母,说她伤害了他们,是自私。
    自私是个道德评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也是传统道德评判。但是,这些传统道德,在“真爱”的时候都到哪里去了,你告诉我。
    为什么,当她主张自己的意志自由时候,舆论却又转换到了道德战场。
    四,年龄问题。
    这个问题跟钱的问题一样,姜岩是介意的。她在日记里反复提到自己比丈夫大几岁。11月8号她的博客标题是“真理”,“今天看了部小说,里面有这么一段,某男向某女求婚,某女说:‘我呢,身份又不高,身体又不好,年龄又比你大……第三点很重要,女人容易老,我可不愿意年纪轻轻就被年纪更轻的丈夫抛弃了,整天以泪洗面,以我的身体估计撑不了太长时间。’真理啊.其实以前这样的话就看到过,为啥人非要撞了南墙才回头,到了黄河才死心呢?哈哈.”
    不提她博客当中的凄厉。年龄问题,也是社会塑造的女人形象产生的一个问题。当美丽,年轻是女人的首要价值因素时,年纪,容貌就成为贬值或增值的因素。而年纪是容易贬值的,容貌也是。这成为女人“容易产生焦虑”的一个压力来源。
    当女人不事生产,不在社会上进行竞争,当她的全部价值都由娶她的男人进行判断时,这个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现在,当女人跟男人一样工作,竞争,升迁,做到极高位置时,传统中仅仅把女人当成性对象,意淫对象的评价标准却仍然是主流标准。据说姜岩也已经做到公司中高层位置了。如果一定要衡量每一个人,那么,智慧,能力,正直,真诚大概要比年龄,对她要更加合理,更加公平。
    但社会何尝公平过。
    这件事,我的感受是,我们处在一个混乱时代。传统的道德早已残破,但糟粕仍有可以被利用之处;新的法律还未完善。所以人才能如此肆无忌惮。
    像所有道德败坏,法律粗疏的地方一样,“劣币驱逐良币”成为规律。所以,无耻的人活下去了,而且拿了存折,与新欢比翼双飞去了;天真执着的人活不下去,死掉了,而还要被舆论攻击着她的懦弱与自私。
    如果这种混乱持续下去,所有的女人们也将会渐渐明白做劣币更有好处。将来的后果,可以拭目以待。
    我听到有钟声在持续不断的敲响,它是报复,是报丧,是为我们每个人而响的丧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