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都在听蔡健雅的新专辑,今天看到“蔡健雅抄袭THE
WEEPIES”的新闻,大概关注了一下,蔡小姐说两首歌只是在DEMO上有些相像,而真正收录在专辑里面的作品则是完全不同的。“每个音乐创作人在某一段时间一定是有抄某个人的”,但不是故意的,那些旋律是在听久之后凭直觉写下的,创作人自己都没有发现是在“抄”,而有些听者就会坚持说这是在抄袭,“如何判断抄与不抄,只能说凭良心吧”。
我倒相信她的说法。我大概十年前看过一阵米兰昆德拉,后来再也没有看过,那时纯粹是跟风,现在已经完全忘了。或者说,我以为自己全忘了。结果杜丽看完我的小说,说,里面有一个细节,“是你向米兰昆德拉致敬吧?”我大吃一惊,致什么敬?我根本是无心抄袭。自己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地道原创。因为关于这个细节的阅读记忆,早就被我打包放在潜意识的地下室,忘个精光。
很多书都是这样。包括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我一直记得它很好,但许多年没有再读,去年买了本旧版,一看之下,咦……原来它一直在我潜意识里,是我小说里某个男主角的祖先之一耶。
遇到这种事,又被人揭发,我觉得态度端正很重要,是怎样就怎样,潜意识抄袭就是潜意识抄袭,承认了,修改之,还是好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