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曲》,朋友推荐的电影,《悲情城市》的摄影陈怀恩导演的一部电影,副标题是“单车环岛日志”,画面唯美,音乐简单好听,电影结束时,胡德夫一架钢琴、一个人,坐在暮色苍茫的太平洋边,唱起了“太平洋的风”,音乐跟画面混合成极大的张力,摄人心魄。
我喜欢它用的半记录片的手法,一个即将毕业的男生,在骑单车环岛的过程中,一路上遇到的那些人,有的让人高兴,有的令人沉重,这就是现实。现实是,清秀的少年听觉上有障碍,他辨不准吉他的音符,却背着一个硕大的吉他,在没人的时候羞涩地弹最基本的练习曲;现实是,公路边,一群貌似观光团的女人们,是上门跟老板讨要退休金的车间女工,而面容普通近乎委琐的大巴司机,却是个好心人,他同情她们,车费打折,又兼做导游,算是让她们讨钱同时又旅行。
而清新美丽的风景随着旅程缓缓铺开,海边弹着吉他点着篝火的夜晚,途中邂逅的一个美丽女孩共同度过的一个下午,在海边拍电影的剧组,女主角的头发修成奇怪的翅膀形状,因为导演说在海边每个人都找到了飞的自由。
如果问我最喜欢哪个镜头,我要说,甚至还不是结尾,尽管结尾让我心神俱动,而是少年出发的第一天,路上看见刚刚演出结束的胡德夫一行人,演出完的他们像台湾公路上随处可见的山民一般,随随便便的衣裳随随便便地走在路边,微笑着跟少年打招呼。我也喜欢少年骑着骑着回到了老家,第二天是妈祖游境,少年看着匍匐地上深深叩拜的阿公,笑着笑着流下来眼泪。是这些生活的细节让我心动,因为它是根,它是清新流丽的风景下面的根,有了它,这个电影才是有生命的,而不是空洞空泛的旅行风光片。
好的电影,不管它拍的是什么题材,总会触到你心里相同的一个源头,因为生命,撇开民族中外种种界限,所有的生命都是相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