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这样的港片,我就要重复一次:我还是,以及永远是港片的粉丝。
可以当它是一部言情片,不过全片谈情说爱的场面真是“因陋就简”到极点。没有烟花(如大城小事),没有怀旧情歌(如甜蜜蜜),没有怀旧电影,他们丝毫没有想到要动用这些外部花哨手段,因为人物内部的情感起伏,命运走向已经足够导演调遣。也正因为它恋爱场面的节俭,偶尔出现的那么一点点抒情,情感的表达才倍加触目。比如,重逢后,鱼佬钻到车底下给阿妙拣那只鞋,我看到那里也被打动,所以结局才会加倍打到我。
拍这种电影,香港人真是驾轻就熟,藏理念于个人命运之中,以小见大,毫不费力。
而它表现的两种价值观,出人头地和甘于平凡,既有冲突,又相互体谅。阿妙是城市里很典型的那种人,奇怪的是,在我们的时代,这样上进、有效率到可怕的人里,女性倒比男性更常见。是因为女人对物质有更多要求?是因为女人更没有安全感?还是女人受到的压力更大逼迫她们不得不对自己及他人更冷酷无情?
鱼佬是另一种人,影片暗暗对这种人予以关照,暗示“善良的小人物也能获得成功”。他不强求,有钱吃斑,没钱吃泥鳅。有真爱当然好,没有真爱那么别人也行咯。看完电影,一起看的女朋友感慨说:你看到了吗,女人往往还在坚持寻找自己那款“像PRADA的GUCCI”,而男人却早已经放弃投降。
真的。那你是要继续寻找吗,还是考虑把手头这个变成一个现成的钱包?没想到,她说看完这部电影,她反而更下了决心,要继续把“像PRADA的GUCCI”寻找!
鱼佬在船上卖鱼粥的时候,我想起“秋天的童话”,一样的男女主人公的分开,观众一样的暗暗期待他们能重逢,可是“秋天的童话”里,钟楚红那种慵懒的清新的文艺气息,她穿着宽大的白毛衣牵着狗在沙滩上散步的悠闲气息,在二十年后的“每当变幻时”中荡然无存,后者是现实主义,杨千桦的结局是坐在每一个螺丝钉都是自己买来的名贵跑车中,妆容精致,时装昂贵,但不再年轻。
这部电影最厉害的是它的结局,既打击到观众,但细想却又合情合理。强求的人,执著的人,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人,她得到了她想要的。至于快乐,那是另外一回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