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咣咣
图注:开场曲,“答案”
我对林一峰所知甚少。但昨天开场时,他站在幕布后唱出“答案”那两句歌,“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样的拥挤呢;地上的人群/又为何/像星星一样的疏远呢”,这两句像一个暗号,我知道我不用怕自己对他不了解,尽管他的歌我还陌生,可是我想我们有着相似的音乐营养。那些成长中的背景音乐,他没有忘。我也没有。
昨天的演唱会,不是我看过最华丽的、最有气势的、最激动人心的,它的舞台设计简单朴实,事实上,它的舞台上只有一个歌手,从头到尾。它有的只是诚意,还有许多颗爱音乐的心。
他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跟台下沟通,他用布鲁斯的节奏唱崔健的“让我在雪地撒点野”,他孩子气的告诉大家他去北京郊区旅行,坐公车去……他用不同的方式,把这个演唱会变成“北京版”,而不是全国巡回演出中的又一次复制。
他很少请嘉宾到自己演唱会。可是他请小娟,并且告诉他的所有歌迷,自己在听到这个女歌手唱歌时如何屏住呼吸。当小娟唱歌时他一脸赞叹表情,并且告诉台下歌迷,他是多么欣赏他们的音乐。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的演唱会。可是他把这么热烈的赞美给予自己的同行。他身上找不到明星们为了保持形象,而刻意营造的距离感。他好像还是个大学生,迫不及待要跟所有人分享他喜欢的音乐,就这么简单。
他说,下面两首歌,他希望是自己写的。第一句一开口,“把烟熄灭了吧,”……我忍住惊叫,却忍不住,把我的手机举起来挥舞,一直按着键,让那一点点蓝光一直亮着。
“这是我最喜欢的唱片,你说这只是一段音乐”,“说着付出生命的誓言,回头看看繁华的世界,爱你的每个瞬间象飞驰而过的地铁。”他一遍遍重复着副歌,左边的倚马的手机也一直亮着,摆动着。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我只是,忍不住,轻轻跟着唱到底。
“觉”、“飞鸟和鱼”、“梦田”、“飞”、“给所有单身的女子”、“家”……林一峰在每一首自己的新歌前都混编了一首老歌,这些歌的背后,是李宗盛、罗大佑、齐豫、潘越云、《回声》专辑……我听得懂他的诚意,我看得到他音乐里的血脉。
“我不怕/等待你始终不说的答案/但是/行装理了/箱子扣了/要走了要走了要走了”,这首三毛作词,李宗盛作曲,1985年专辑《回声》里的“飞”在现场引起的响应并不太大,可是我旁边的闹闹却开始掉泪。
那是我们共同的血脉。
他说自己像做化学实验,把老歌与新曲混编在一起,期望得到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而我们,一次次被老歌掀起记忆狂潮,又在他的新歌里变成平静的回旋。
后来,他在台上,开始讲起自己孤独的成长,当时香港的那些歌手的歌他也唱,却无法唱到自己的心里面。直到有一天,他听到台湾流行音乐,他提到一连串音乐人的名字,然后他说,这次到北京,他发现有个女孩跟自己有着相似的爱好,她写了一本书讲台湾民谣音乐,她的名字叫公路。
上一次,在晴朗饭局上,我看到他拿着公路的《美丽岛》那本书的副本低头看,那时已经很晚,我们叫他先吃饭,他头也不抬说:让我先看完。他是真的在阅读,而不是饭桌上敷衍式的翻阅。他一直看到最后一页,放下书,问公路:我可以为这本书写篇东西吗?第二天,公路拿到他手写的两页文字。而在那个饭局之前,他只是第一次见到公路。我好象讲不清我的感受——我觉得这个看似大小孩、看似干净羞涩的大男生的林一峰,他的心里面有更多更深的感情,更大的力量,更多的行动力。我觉得这些都很美好。
图注:一峰跟山谷里的居民,白衣服的小娟,红衣服弹吉他的是小强,拿长圆形乐器的是于宙。以上摄影均为咣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