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日记 |
春节有天,起得早了些,9点多钟吧,爷爷正在看电视,电视屏幕右下角写着三个字:荀慧生。
自从听过瑜老板的现场,对京剧发生兴趣,所以就看了下去。
这一看不打紧。为了看到这部早上播出的电视剧,第二天,我9点钟起来,发现还是只赶上一集。看电视报——它是早上8点就开始播了。
结果是这个春节,我前所未有的早起,每天,至多8点半就急急忙忙坐到电视前,看纳。看哪。
看个不够!
它拍梨园行那些部分,当真是有味道的很。比如慧生小时候,拜的那位师傅,和师公——是叫老十三旦吧?那位师公,举手投足,当真是我想象中唱戏人当有的风采。怎么形容好呢,四个字:从容飞扬。
师傅也写的好。小慧生在他家里学唱戏,上台都红了,在家还得端痰盂挑水,当着外来几位,专程来请慧生唱戏的老板的面,师傅略尴尬了一下,让小孩放下活计:以后这些糙活你都不必干了。专心唱戏就好。
许多这样细节,写的,拍的,人情世情,洞若烛火,可是好看的很了。
不过看到老舍、欧阳予倩、郑振铎等人出现,那两集,就看得我好象贴身穿毛衣,浑身毛扎扎。我猜,是这一段人事极难写。而导演和编剧了解梨园行,可是讲到这些知识分子,就有些隔靴挠痒。
它里面,那些师傅,师娘,师公们,说话时都是活灵活现,可是知识分子一张嘴,就是满嘴的书面语言,尴尬的很。我想,老舍他们,就算再大的学问,生活里也都说口头语的吧。
还有,老舍自告奋勇对慧生说:以后,我就教你识字。辅导你的文化。那一句,虽然我对老舍先生并无研究,可是以我看过他那些作品来看,他不是会这么说话的知识分子。
他是滑稽幽默的,又是温厚纯良的。可是他一定是谦逊之极的君子。
我没有什么证据。我只知道,他的作品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