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渐渐发现,不靠谱也有生物链的。
A,是某地区一家专业报编辑,向我约稿。虽然我很奇怪,觉得我的稿子和那家专业报好像太不搭界,还是给了稿。过了些时,一点动静也无。问他,说报纸改版了。
后来A又向我推荐了专栏写手B,我们看了稿子聊了聊,觉得不太合适,长期联系吧。B同时也是某刊编辑,于是向我推荐了他的同事C,C便向我约了稿,在他们杂志上登了出来。长久不见稿费,问C,C说:我们杂志是没有稿费的。晕。没有稿费你做啥向我约稿呢?
C忽然有一天约我写一点东西,说没有稿费他觉得很歉意,于是给我揽一点儿活以做补偿。但,他不肯告诉我,是给谁写稿费多少。我当然就没写。
B后来跳槽去另一家杂志,又向我推荐了他的新同事D给我写专栏,D给我看了他的博客,我觉得上面没有任何和我的版面有关的东西,不解地问他。D说:确定你肯定会用我的文章之后,我才会写。
D后来又向我介绍了一个E给我写字。我这时已经对他们这一群人产生了强烈的偏见,故而根本没抱希望,但还是很尽责地对E沟通了一下,请E传一两篇稿子给我看看。E从此没有消息。果然。
不久前,A又给我介绍了一个F,F向我约稿,问他刊名,答曰:未定,但下月一定出刊。问我传真是否方便?因为他们的稿件要签约。我心想,天下哪有合同是以传真方式交流的。请问F贵姓大名,他不告诉我。
A又对我说,他即将跳槽,到时请我支持。我客气地问:哪一家呢。心想他一定不告诉我。果然他说:还没定。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些,大概是提醒自己两件事:一,一感觉到有人在这生物链上,立刻敬而远之。偏见一方面令我们偏颇,另一方面使我们节约时间和精力;二,我自己千万要注意,不要进入这个可怕的生物链。
如履薄冰,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A,是某地区一家专业报编辑,向我约稿。虽然我很奇怪,觉得我的稿子和那家专业报好像太不搭界,还是给了稿。过了些时,一点动静也无。问他,说报纸改版了。
后来A又向我推荐了专栏写手B,我们看了稿子聊了聊,觉得不太合适,长期联系吧。B同时也是某刊编辑,于是向我推荐了他的同事C,C便向我约了稿,在他们杂志上登了出来。长久不见稿费,问C,C说:我们杂志是没有稿费的。晕。没有稿费你做啥向我约稿呢?
C忽然有一天约我写一点东西,说没有稿费他觉得很歉意,于是给我揽一点儿活以做补偿。但,他不肯告诉我,是给谁写稿费多少。我当然就没写。
B后来跳槽去另一家杂志,又向我推荐了他的新同事D给我写专栏,D给我看了他的博客,我觉得上面没有任何和我的版面有关的东西,不解地问他。D说:确定你肯定会用我的文章之后,我才会写。
D后来又向我介绍了一个E给我写字。我这时已经对他们这一群人产生了强烈的偏见,故而根本没抱希望,但还是很尽责地对E沟通了一下,请E传一两篇稿子给我看看。E从此没有消息。果然。
不久前,A又给我介绍了一个F,F向我约稿,问他刊名,答曰:未定,但下月一定出刊。问我传真是否方便?因为他们的稿件要签约。我心想,天下哪有合同是以传真方式交流的。请问F贵姓大名,他不告诉我。
A又对我说,他即将跳槽,到时请我支持。我客气地问:哪一家呢。心想他一定不告诉我。果然他说:还没定。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些,大概是提醒自己两件事:一,一感觉到有人在这生物链上,立刻敬而远之。偏见一方面令我们偏颇,另一方面使我们节约时间和精力;二,我自己千万要注意,不要进入这个可怕的生物链。
如履薄冰,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后一篇:约翰·克里斯托夫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