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逛书店买了套连环画《说唐故事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一套六本,30元。准备等儿子大一点后给他看。假期闲来无事翻看,备感亲切。看着书中那一个个骑着马、手持兵器的古代小人,不禁想起小时候玩的吹纸娃娃游戏。
吹纸娃娃是四川方言。普通话应该叫吹纸人吧。我不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别的地方的小孩是否玩这种游戏。反正在我们四川德阳罗江镇那里,它曾经风行一时,成为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所谓吹纸娃娃,就是两个小朋友将各自连环画(当时叫小人书)上手持兵器的古代小人剪下来,放在桌子上,用嘴吹动小人“交战”。谁的小纸人先用兵器击中对方的小纸人,谁就获胜,赢得对方的小纸人。现在回头来看,这种游戏实在没多大意思,但在当时,我们一帮小孩子却乐此不疲。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连环画出版的黄金时期。每个小孩子手中,或多或少都有小人书。不是父母送的,就是自己用零花钱买的。那时的小人书很便宜,印象中每本只要一两毛钱。题材丰富多样,从经典漫画童话、中国古典名著,到前苏联的红色经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到热门电影的荧幕剪辑版(如《少林寺》),应有尽有。吹纸娃娃需要的小纸人,全部来自《三国》《水浒》《说岳》《说唐》等古典名著系列连环画。每个男孩子家里,都有几本这样的小人书。翻看多次看得腻了,就瞒着父母,把书中手持兵器的小人剪下来。夹在课本里。到学校后,和同学们在课间或午间休息时间吹着玩。
用来交战的小纸人,必须是完整的。步兵不能缺胳膊少腿,马将的战马得四踢齐全。兵器越长越大越好。最好别是使红缨枪的(因为只有枪尖刺中敌人才算),使棍、刀、锏的都不错,使双锤、狼牙棒的尤其占便宜。画连环画的艺术家们,没有料到小朋友们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还有这种需求,因此画古代战将和战争场面时,往往难遂我们的心意。于是,在双方孩子吹纸娃娃的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一些兵器粗长的小人成为抢手货。我记得当时自己有一个从三国系列连环画里剪下的关羽,手中的大刀非常长。我吹动它赢了不少小纸人。
那是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孩子们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没有网吧,缺少玩具,甚至连电视都没得看。那时的孩子只有自己想办法玩自创的游戏。除了吹纸娃娃之外,我记得当年在镇上孩子之间流行玩的游戏还有弹玻璃珠、滚铁环、扇烟盒板、两根树子猫、掷子弹壳、拍火柴皮、跨步、斗箕等等。很多游戏的玩法,现在已记不住了,但它们伴我度过了充实、快乐、健康的童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