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丹<论语>心得》不过是文化快餐

(2006-12-09 22:50:30)
分类: 边读边写
《于丹<论语>心得》不过是文化快餐
    央视《百家讲坛》真不愧为“学术星工厂”。近日,继易中天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又红得发紫。她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在图书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连续几周登上“京华时报图书排行榜”等全国各大重要书榜榜首。为瞧瞧该书的魔力到底何在,周末我便找了一本来看。
    薄薄的一本书,两小时就看完了。文字浅显流畅,内容通俗易懂。于丹教授把自己读《论语》的心得,分为“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部分娓娓道来。每一部分,都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予以阐述。为佐证文中观点,便于读者理解,作者还有意选取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哲理小故事,点缀于其中,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易中天称赞于丹讲述的是“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此言不假。
    以上这些是《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可读之处。
    在我看来,该书的缺陷却也显而易见。我读《于丹<论语>心得》,就像去麦当劳吃了份快餐。虽然方便省事,但吃来寡淡乏味,且营养价值不高。
    或许是过于追求通俗易懂,从而低估了大众的接受能力,于丹教授读《论语》的心得,至少从书中看来毫无过人之处,基本上都是些显而易见的道理。《论语》心得可以如此,在某些方面,读《老子》《庄子》《孟子》的心得又何尝不可以如此?比如她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当初我读了《老子》《庄子》中的某些经典段落,甚至读了陶渊明的诗之后,也是如此感悟的。该书提炼出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等七点心得,实际上更像一本励志类图书的框架结构,只不过主要论据来自《论语》而已。而点缀于其中的古今中外哲理小故事,虽然使全书看似通俗可读,却进一步增强了它与一般励志图书的相似程度。
    说穿了,《于丹<论语>心得》就是一本用《论语》中的只言片语,组合链接起来的通俗励志图书。既谈不上对《论语》有什么讲解和辨析,更不能指望读了它就能更好地读懂《论语》。对此,于丹教授自己在该书后记中也有说明。这不应该全是谦虚之辞。
    我读《论语》,历经数月尚一知半解,越读越觉其博大精深,可供细细品味之处太多。可我读《于丹<论语>心得》,不过两小时就一览无余,再不想翻第二遍。这就是国学经典和文化快餐的本质区别。
    在中国当前的文化环境下,既然这类文化快餐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就有存在的必要。孔子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喜欢的书,不妨碍大家喜欢。
    但我想,读完《于丹<论语>心得》之后,再去好好读读《论语》,总是没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