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慎言胡彦斌抄袭!
(2006-06-05 10:36:21)

胡彦斌全新专辑《音乐密码》主打歌《皇帝》,近日被青年演员方圆在个人博客中指认为酷似韩国歌手seven的《热情》。一时间,“胡彦斌抄袭事件”又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向被人为是音乐才子的胡彦斌,似乎难免要重蹈花儿乐队的覆辙,面临歌迷的信任危机。不过这回,我在网上听了这两首歌之后,在看了方圆的博客之后,在经过了“花儿乐队抄袭事件”的洗礼之后,却要说:除非专家对此作出鉴定且已有定论,如我等非专业音乐人士,一定要慎言胡彦斌抄袭!
乍一听去,《皇帝》和《热情》两首歌在编曲、和弦进行,乃至一小部分旋律上,确实相似。方圆并非完全没有依据。但是,由此就简单武断地判断为胡彦斌抄袭seven,似乎有失公允!经过“花儿乐队抄袭事件”的洗礼,很多普通歌迷都知道,在音乐上,法律意义上的抄袭,是指两首歌曲的主旋律相同超过8小节以上。除此之外,不管你在编曲、和弦进行上有多么相似,都不能被认定为抄袭。显然,从这一点来说,《皇帝》肯定不能算抄袭《热情》!对此,方圆自己在博客上《真抄袭?假抄袭?回应斌迷!》一文中也承认:“……而胡彦斌的这首歌并不是这种情况,他只是把主体旋律段落拆开来重组了一下,所以这在法律上并不构成侵权……”
我不知道制定这一法规的人,当初为何要限定这个“8小节以上”。但我想,既然以此作为判断音乐是否抄袭的依据,那它肯定是经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是符合音乐创作实际的。换个角度来说,对于音乐创作来说,两首歌曲在“8小节以下”的主弦律相同,恐怕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是经常可能出现的,所以法律才把这种情况排除在抄袭之外。
我略识音符,大学时苦练过民谣吉它,尝试着写过歌,知道音乐创作的艰辛。写一首歌,可供创作者选择的基本音符就“1234567”7个。虽然有高音、低音、升降音、三连音、颤音、切分音、休止符的区分,有音的长短、节拍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节奏型的差异、乃至调式的不同,但一首歌一旦确定了调式和节拍,确定了风格,在同一类型的歌曲范围之类,能体现歌曲差异的,只有旋律。而构成弦律的,只能是围绕着7个基本音符的千变万化。这里面的变化当然是无穷的,否则,全世界的作曲家们早就喝西北风去了。不过,千百年来,古今中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作曲家要想使自己创作的旋律一小节也不与别人相同,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我想,法律这才作出了“两首歌曲的主旋律相同超过8小节以上”才算抄袭的规定。
另外,方圆在博客中多次提到《皇帝》和《热情》在编曲和和弦进行上相似,以此作为怀疑胡彦斌抄袭的依据。但我认为,两首舞曲风格的快歌,编曲风格相似,完全可以理解。你把任何一首歌编成DISCO风格在迪厅里播放,都很相似,谁又会说它是抄袭呢?再说“和弦进行相似”。弹过民谣吉它的人都知道,大调的流行歌曲,和弦进行很多是围绕着C→F→G→G7→C变化。小调的歌曲,和弦进行很多是围绕着Am→Dm→Em→E7→Am变化。另外还有不少类似于C→Am→F→G(如《恰似你的温柔》和《迟来的爱》)和Am→G→F→E(如《一生有意义》和《忘了我是谁》)的专门和弦进行套路。因此,“和弦进行”虽然是一首歌旋律发展的骨架,但它的相似并不能等同于歌曲旋律的相似,更不能以此作为歌曲是否抄袭的依据。这就和每个人的五官组成部分都一样,但并不能说每个人长得都相像是一个道理。
当然,胡彦斌的《皇帝》听上去确实和seven的《热情》相似,这一点是他在今后创作上需要引以为戒的。但由此就断定他抄袭,于法无据,需要慎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