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我们怎么爱国 之74 中国人是散沙吗 (下)

(2009-03-12 11:38:19)
标签:

散沙

便车

协议

业主

北京

杂谈

在我承办的案件中,经常需要很多业主组织起来共同行动。中国人当然是我最大的客户群,但是也接触过美国人、德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印尼、韩国人,还有日本人。我发现,当需要集体行动的时候,大家都无一例外地选择搭便车,总是希望让别人去行动。别人如果成功了,他们就可以无偿使用胜利结果,如果失败了,他们不支付任何费用,也没有太大的损失。这种搭便车的心理,与国别、族别、性别、地位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是人,几乎都这样。

 

解决这种搭便车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事先签订集体维权协议,我现在起草的这些维权协议,已经有近三十页的内容了,通过协议将维权中的费用分担、收益分配全部写出来,并且签订保密协议,让那些想搭便车的人根本看不到“车”,这样就没有办法“搭”了,最后的选择只能是三种,一是放弃权利,二是单独谈判,三是参加集体谈判。从成本角度来分析,当然是最后一种经济合算。

 

协议签订以后,大家的积极性是一样的,我们同胞的积极性更高,所以我认为中国人与外国人相比,一点都不散,只是没有很好组织起来罢了。

 

现在我的律师业务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是将一个小区中的业主组织起来,成立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维权中,经常有人会说,我当不了组织者,别人都不出来做,一定是大家不需要这样的人,或者说这种工作一定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大部分社区维权最后都归于失败,很大原因在于缺少组织者,而组织者之所以不能持续就是没有信心。

北京有一些大的社区,一千五百多户、五六千人,对于组织者们来说,最大的障碍不是资金和某些部门的阻挠,而是缺少信心,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断的鼓励他们,让他们坚信,他们是这五千人中最优秀的,只有他才能将这个社区从混乱中解救出来,走向安宁。

 

其实,一个人一旦获得了信心,积极的开始工作后,事实远没有他们想像的那么困难。

有一个小区1300多户,很多著名的人物住在里面,他们组织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权益,核心组织换了又换,其实只有一个人在坚持,是一位老先生,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坚持,坚持把大家组织起来,他坚持了五年,取得了很多方面的进展,最后开发商不得不妥协,答应了业主的很多要求,他一个人做到社区5000多人没有做到的事情。

 

我现在越来越理解某些现实,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困难,只是没有人去做,有时只要一个人去启动,就可以完成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作,而这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影响一千人甚至一千万人!

 

在集体维权中,方法也非常重要,有的集体案件一般都有十多名甚至几百名当事人,这样多的人一起行动就有一个缺陷:速度缓慢,就有可能给对方以机会。在某些冲突性活动中,速度就是致胜的最有力武器。为了降低我们的成本,就需要提高行动速度,这样就必须进行精心准备。

 

例如在房地产诉讼中,经常涉及到业主的表决活动,北京地方太大,要让上百名业主聚集到一起非常困难,为了使大家能够有效表决,仅就开会一事就需要进行精心组织,为了一天的会议,可能要准备三天,我们为了举办一个三小时业主会议,设计出来的细节程序不少于60个!

 

很多社区集体维权归于失败,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不会组织会议,一下来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慢慢的也就忘了今天的会议主题是什么、怎么才能组织起来、如何进行表决、表决什么、谁来监督、谁来执行、如何形成书面协议等一系列的细节问题,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最后导致了整体行动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到现在也不明白失败原因是什么。

 

2003年底,我们到深圳大学开会,主题是社会治理。

到场的有很多经济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我有几十分钟的发言,我讲的内容很简单:我是如何通过协议把几百名业主组织起来的!

我把自己起草的几十页协议投放到屏幕上,怎么是集体维权协议、什么是投票协议、什么是有一百个细节的会议程序、什么是关门协议、什么是集体行动的秦兵曲线、什么是表决协议、什么是反搭便车协议……

我讲话的时候大家静静的,没有人出声,但是我可以看到学者们那聚精会神的眼睛,没有人离开会场,大家一开始只是礼节性的关注,当我把照片也展示给大家时,很多人表示信服了。会后大家热烈的鼓掌,一位老教授上来说:我们思考了很长时间的东西,在秦兵律师这里变成了现实!我们有些不敢想的东西,在这里也变成了现实!人们有些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在也成了现实!

 

确实,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我需要将每一个过程都认真思考,找到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保持集体行动的安全与可持续性。

 

胜利与失败,都在细节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