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例小学新生入学困难:看儿童心理早预防

标签:
儿童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心理咨询师非比育儿阿斯伯格 |
分类: 儿童心理专刊 |
看儿童心理早预防
来的时候已经2个多星期没有正常上学,当时家长考虑不能让他在家呆着,给他安排白天到其他机构一对一学习文化课,感觉他好些时就送到学校呆半天,开始时新鲜,后来回到学校就大闹,即使是半天课程。孩子和妈妈都疲惫不堪。
幼儿园期间老师反映不遵守纪律,但老师很喜欢他,特殊对待,即使与别人发生冲突,老师说别的小朋友,不批评他。
上了一年文化课类学前班,由于表现不好,学校不收,但因为属于片内,只能接收入学。
奶奶怀疑多动,自幼儿园期间开始至今坚持做感统训练2年多。未去过医院或心理机构。
家长期待:帮助母亲处理情绪,面对现在的问题;帮助孩子调节心理和情绪,调整行为,能上学;父亲的想法是现在实在是不能上学,13年9月考虑重读一年级。
学习能力测试:智商高,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大脑额叶发育优秀、协调、计划功能超出大多数参与测试的学生,但也表现出趋于强迫的自我要求完美;听觉型儿童,视动协调有待提高……并未表现出多动症状及任何不良行为问题。
亲子关系测试:保密。
当前目标:争取参加本学期期末考试
解决方案:
1、停止一对一补习文化课,不要再强化他的强项。
2、既然目前已经处于停学状态,没有找到如何面对学校环境正常、正确应对的情况下,不要再到那个环境里继续受挫,同时也会更强化错误的应对方式,衍生出更多心理、行为问题。
3、心理干预方案:5+1,周一至周五每天50分钟个体咨询,周六参加儿童心理成长团体。
第二次咨询后闹脾气,不停劝阻,不离开工作室。
第三天被罚停止来访。
第四天效果好一些,意识上有节制,行为上做不到,但给予肯定和鼓励。
之后每天都有进步。可以感受到孩子非常焦虑、痛苦。
这段心路,无论对于孩子、家长、还是咨询师,都走得异常
艰难、痛苦。
第一周咨询期间,奶奶强烈要求带去医院专家做多动症诊断,当天专家给开了一些口服中药用于安定情绪,由于需要第二天去做验血等生理指标检查,冬冬父母强烈反对,不同意继续去看,也始终没有给孩子服药。
在4次团体里的表现:
第一周团体:与单独相处时截然不同。
个案评估及辅导:情绪易激惹,人际困难,疑似阿斯伯格。建议家长去医院做生理及精神科诊断,家长说工作忙——没去。
第二周团体:降解
个案评估及辅导:情绪趋向平稳,自己尝试控制,在学习中理解了别人,对自己以往伤害同学的行为感到内疚。
周五收到学校老师邀请,下周回学校参加新年节目排练。但他不知道。
第三周团体:自身有了安全感,开始向外联结
个案个案评估及辅导:情绪越来越平稳,在学习中表达对姥爷身体的担心,开始关心别人,自发的用短信向家人问好,嘱咐,开始对外建立情感联结。
第三周的周二开始回到学校上课。比咨询目标提前,但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和适应。一对一咨询频率降低到一周2次。
第四周团体:完全没有问题。
在那一年的元旦之后,我将出差外地,临行前为这个难得相聚的三口之家做了心理剧,希望那温暖的感觉能陪伴他们过新年。
第1天去学校上课,孩子开始听自己安排,虽然不捣乱,但课表是他来定了,哈哈,老师自然抗议。非比不在北京,妈妈还是故作镇定地搞定了小家伙。
接下来,连续4天无事,第五天还收到老师的表扬信:能完成各种任务,并多次听从老师教育,特此表扬!妈妈高兴地说,这是第一次被表扬!
第6天上学不愿去,累,每天7点就到校,晚上6点多才回家,能不累么?但还是去了。放学时,孩子在校门口地上打滚:“我不上了!我受不了了!”
第7天,上了半天跟老师打架,终于又被撵回来了。这小子,很聪明的。他想做什么一定能做成。
此时非比也出差回来了。呯呯嘭嘭地发泄完了情绪,哦,可真不少,7件令他愤怒的事,最后搞完以后剩了3个,他知道是自己不对,但依然气愤……
离开时,我问他,你还需要天天来么?他说:“我觉得不用吧。”哈哈,这小子什么都懂,他说我是他的秘密武器——现在他知道我俩的界限在哪里。
这周连续8天每天8堂课,全部都是数学、语文、英语做卷子,对冬冬是多么枯燥啊,真是个考验啊!不过不管怎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是5天,他就没有问题了。
返校后的效果:在学校坚持4天,老师反映没有纪律问题,不影响同学,就是不注意听讲(呵呵,老师啊,总是希望孩子好了更好,变成了总是看问题而看不到进步)。指导妈妈用积极关注的方式与老师沟通,老师反应语文课上回答了3个问题,孩子越来越能跟上班级节奏了。另外,孩子听觉型学习特点,可能容易让老师误会他“不听讲”。
以上,如果能在入学前解决这些问题,则:
1、入学后不用经历这些不安的、茫然无措的痛苦日子,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与新伙伴的交往中,提高、向上。
2、看起来冬冬半个月可以回到学校上学,并第四周就可以正常适应团体,而其实这只是刚刚开始表象上的转变,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很容易。这些挫折经历不只是精神痛苦,而同样会留下讳忌莫深的情感感受,冬冬第一周难以离开咨询师工作室就是这样的痛苦经历的复杂反应,但这是显见的其中一种行为,还有一些创伤后反应需要咨询师在与他的工作中细细体会、识别有哪些错误的、不适应的、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和认知、观念衍生……同时帮助孩子理解这些挫折,并让心灵有力量有勇气回归到正路上,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或是在挫折中被吓倒、退缩,甚至丧失自我、任人摆布,让自己的生命灵性消逝。
3、要改变老师、同学心中的“冬冬”旧印象,需要做很多努力,包括接受委屈、误解,甚至要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接受负面评价,因为去修正他们认为你的“差”远远比你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更困难。
挫折,人生中难免。但如果挫折大到个体难以承受,则将把个体压垮、压碎、压变形、扭曲。就像冬冬的遭遇,本不是他这个年龄可以应对、面对的课题,而这段经历可能会销挫他日后的探索、勇敢、挑战的精神。
详情请点击链接: 非比菁菁少年俱乐部第12期招生简章
帮助小学生、幼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非比儿童心理:国内首家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专业服务机构
育心堂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88号院1号楼凯德华玺319(地铁5\6线东四站C口第2个楼,国务院新闻办对面)
电话:010-85118117,15611717252,1380120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