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比成长营在做什么?

(2014-07-11 08:13:05)
标签:

情感

育儿

青少年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非比

非比成长营

分类: 菁菁少年俱乐部

非比成长营在做什么?

 

         非比成长营,在做什么?

我经常这样问我自己。

       我到底给家长和孩子带去的是什么?我从哪里帮助了他们?

我觉得我就是一个看孩子的;一个高级托管机构;一个花了上百万学费,只为了看好孩子的人,还有一个为了看好孩子的小团队。

 

看孩子,任何人都可以做。

托管班,少则800还管3顿饭;多则几千,增加各种课程;而我的托管,要上万元。

 

在我的眼里,孩子哭、孩子笑、孩子打架、孩子看书,就连孩子吃东西、睡觉都是有学问的。每个孩子、每个成年人都希望获得关注,但是获得关注的方式却有很大差别,有的人通过积极表现、有的人通过淘气、有的通过对抗、提反对意见获得关注,而有的人则通过讨好、牺牲自我、生病等达到被关注的目的。哭、笑、闹、打、看书,包括乖乖的,都是一种获得关注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是由家长们的正强化得来的。没有哪一种方式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哪一种方式是绝对错误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才是符合情境、融入情境的高心智化的体现。而看似冲突的矛盾背后有大量的认知、自我界限、行为之道等心理因素,它们指导行为并导向既定的结果,“只要这样做,就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从“无意”到“有意”,再到模式化、自动化、涉及大脑反应通路的一个过程。

 

“看书”是常常被夸奖的“好行为”,可如果“看书”是为了躲避人际交往的一种借口的话,你如何看待?“看书”与“人际交往”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希望孩子选择哪一种能力发展呢?很多无意的结果是强调了看书,结果是造就了“书呆子”,理应人际不好的社会性现象和大众认知。而事实是,知识丰富与人际并不矛盾,早发现早干预,可以培养出更有魅力的知识型互动人才。如果必须选一个,是不是“人际”给人的生存、幸福感带来的效益更大呢?

 

孩子打架,非常普遍,但这一定不是可以“就事论事”就能解决的问题。其深层的涵义一定是包含了他自己是如何被对待的,他的应对方式反应出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的模式是什么,他大概遭受了什么样的情感经历,以及过往事件对他当下的影响、对他现在行为的影响、对他未来发展的影响,而研究当下是什么影响了他,此刻他行为的意义和如何帮助他修改负性经历,让他感到安全的去发展自身能力、探索世界等完成当前的成长任务或许是人与人之间此长彼短的关键。

 

在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我们是全面、细致而又富有经验的。我们只是孩子众多老师中的几位,只是他漫长人生阶段中的瞬间,希望这霎时的光辉可以照亮他整个人生,那个始终持续为他电灯的人,就是你——他的父母。

 

我就是一个看孩子的,看孩子的全部,感受孩子的全部,我的心与孩子一起跳动的全部,他们爱我,就好像我爱他们,因为懂,因为我可以帮助他们表达,因为有人懂他。因为我就是另一个他。

 

       看孩子,比上任何课都重要;沟通明白,比学习任何都重要;有人懂他,他比什么都珍贵;让别人懂他,他比什么都快乐;被懂、被接纳、被肯定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让别人懂自己,比什么娱乐都重要,在重新养育的过程中,就好像化蝶的破茧而出,我们一起经历那过程,这样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非比成长营,就像一个孵化器。

 

7月14-8月2日,非比成长营

咨询:15611717252,  138012061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