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两个怪圈
(2009-09-23 15:13:28)
标签:
教育怪圈灰点自我价值成长家庭角色小学生杂谈爱心学习 |
原文转载:
http://hi.baidu.com/hlmywz/blog/item/e2ed5ef91d52355a242df23b
失败感让今天的中小学生不快乐!这是本刊上期的“知心调查”结果,其中也提到,摆脱失败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肯定,即建立自我价值感。那么,目前的中小学生对自我价值是如何认识的呢?他们又是在如何建立自我价值呢?对此,本刊知心调查组与“中少在线”联合展开了网上调查,从中发现,在中小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怪圈,正是这两个怪圈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共有226名中小学生网友参与了本次调查。 第一怪圈:考试的怪圈 早在几十年前,中小学校园里就曾流行着这样的说法: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们本以为这种状况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可是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时间流逝,岁月改变,但如今的孩子依然没有跳出考试的怪圈。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曾问了被调查中小学生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件事情让你最有自己特棒的感觉?如有,请写下那是一件什么事情。第二,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件事情让你最有自己很失败的感觉?如有,请写下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在回答问题的中小学生中,第一题回答“有”的是190人,第二题回答“有”的是177人。每个人在生活中,肯定都会有过特别有成就感和失败感的经历,这并没有什么。关键是成就感和失败感的标准是什么。当我们逐一浏览被调查中小学生所写下的答案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回答中与考试相关的最多。因为考试考得好而有特棒感觉的孩子是61人,占31.05%;因为考试不好而深刻体验成就感的同学为73人,占41.24%。请看部分孩子们的回答。 让自己特有成就感的事情: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试得了100分,我觉得自己很棒!!! 我有一次得了年级前三名,我很高兴。 考试得了第一名。 四年级时我两个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都得了全级第一. 我小学曾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然而上中学时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我名落孙山,我太失望了,失败极了! …… 让自己特有失败感的事情: 五年级升学考,我自以为数学能考100分(以前总能考高分),也许是我粗心了,也许是我骄傲了,得分居然是100减1! 数学考了68,把我深深地击倒了. 考90分以下。 上次,我钢琴考级没过,感到只己很失败! 考试考差后! 我的数学成绩就像掉进了深渊一样不容易拉上来 六年级的第一次语文考试,我得了89.5分,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一次考试得了47分。 …… 上面这样的类似回答还不少,有的孩子的回答干脆就是这样的:“考试考好时,感觉特棒;考试考差了,感觉特失败。”一位叫颖婷的11岁四年级小学生的答案是:“感觉特棒:考试考了高分,妈妈夸奖我。感觉特失败:考试考砸了,妈妈很伤心。”还有一位小学生写的是 “数学成绩好,觉得自己很棒。语文成绩差,觉得自己特失败。” 孩子的这些回答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考试就像一个魔法师,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圈定着孩子们。 还是那句老话:考试不是不重要,分数不是不重要,但是如果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仅仅建立在分数的标准之上就太可悲了。这也让人不能不感到悲哀,多年来,家长跟孩子所说的话总是那么几句:“考得怎样?多少分?第几名?” 很多人在呼吁改变这种状况,可是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改变呢?孩子考得好,家长就喜笑颜开,奖励多多,甚至无节制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考得不好,家长就打骂相加,而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这可能就是导致孩子在自我价值感的建立时过多参照考试标准的重要原因。 冯志梅是台湾的一位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她曾告诫父母,不要以分数的多少来决定你对孩子的爱,这样的孩子总会把自己的价值绑缚在外在的数字上。她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她的做法:孩子上小学时,每次当他拿着不好的分数回来,冯志梅做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并对他说:“妈妈非常非常地爱你!”孩子说:“我才拿回来40分的卷子,为什么你还爱我呢?”冯志梅就会告诉她的孩子:“妈妈爱你,而不是爱你的分数。不过妈妈希望并要求你认真地学习功课,因为你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种做法,才是真正让孩子跳出了分数的怪圈,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也得以真正建立。 第二怪圈:比较的怪圈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与人比较或被比较,每个人都很难完全避免这种情况,但是,随着成长的过程,一个人必须建立起一种相对独立的自我价值感,否则他很难获得幸福与成功。 但是,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却发现,在家庭中,孩子经常在比较的怪圈中挣扎,父母不但不注意对孩子自我价值感的保护,反而处处拿孩子与人比较。在本次调查中,约有20%左右的孩子明确提到了当父母拿自己与其他人比较的时候,特别有失败感。请看孩子们的心声: 被妈妈骂很笨时,心里总有一种失败的感觉。 我妈老在别人面前揭我短,让我很没面子。 妈妈总说我不如小姨家的表妹,我听了常常想离家出走 …… 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也加剧了孩子在与人比较中确立自我价值的错误观念,在本次调查中,不少孩子就经历着这样的痛苦: 看到别人读课文时声情并茂,自己读时没有感情,自己有很失败的感觉。 分数不如班长。 我最爱好英语,感觉自己的成绩也是比较棒的,但是,分到新的班级,通过几天的学习,看到比我厉害的同学好多,所以我的自信受挫,这件事情对我打击很大,从此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第一次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没有超过别人,这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 …… 这就是比较的怪圈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名叫微美克的小村庄,生活着一群可爱的木头人,他们是由一个木匠雕刻出来的。村庄里的人每天所作的惟一的一件事情就是互相比来比去,然后互相往身上贴贴纸,如果觉得谁表现很棒,就往他身上贴金星贴纸,如果觉得谁表现不好,就往他身上贴灰点贴纸。一个叫胖哥的男孩子总是想在别人面前有更不俗的表现,努力跳得更高,唱得更好听,画得更漂亮……以便获得别人的赞美,可是事情往往却弄巧成拙,不但招致了别人的嘲笑,身上还被贴上了很多的灰点贴纸,他常常心情沮丧极了。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去找那位创造了他 的仁慈的木匠,木匠把他抱在怀里,对他说:“你知道吗?你们每一个人在我眼中都是最美的作品,你们都很特别。如果你记住我这句话,不去在意别人的评论,你会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胖哥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离开了老木匠的工作室,他在心里一遍遍默念着老木匠对他说的话,他惊奇地发现,他身上的贴纸纷纷落下了,不管是金星贴纸,还是灰点贴纸。 这是一个在欧美广为流传的充满哲理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在提醒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深信:“在爸爸妈妈眼中,你是最特别的宝贝!”这对孩子的自信、自我价值的建立至关重要。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 其实,不管是考试的怪圈还是比较的怪圈,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父母把孩子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支点上,而没有看到孩子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在这一点上,孩子的认识似乎比父母清晰。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问到孩子,如果你有失败感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有145名孩子的回答是:“尽量找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增强自信心!” 占被调查总数的64.16%。只有把自我价值的支点还原到自己身上时,一个人才能更容易充满自信,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在本次调查中,一些孩子对自己最有成就感的经历的描述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请看一些孩子的回答: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班的同学比跳绳,可是我那时还不会跳绳,我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当天中午,我手拿一根破绳,练得满头大汗终于学会了,以后我每天都苦练,终于在一次学校举行的跳绳比赛中我拿下第一,虽然是一次小事,可我认为我很棒! 中秋节那天,大家都在爷爷家。晚饭后,我背着吉他,和表弟表姐去草坪上拍照(注:爷爷家住在一所学校里)。当我们拍照时,许多人驻足看着我们,有一大部分人让我拍完照后“献歌一曲”,我很高兴地答应了。完事儿后,我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招呼众人坐下来听我唱歌……那天真的很酷。说实话,那是我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面唱歌,也算是自己的第一次“演唱会”吧。自那以后,我特崇拜我自己,感觉自己特棒,学习做事也更有信心了。 我画画比较漂亮,特别是画一些卡通等,每次我在课间时画画,同学们就站了过来,有的还叫我送一幅她们。那时候真的很有满足感,觉得自己特棒! 在四年级上学期的一次运动会,我很没信心地参加跳高比赛,没想到自己得了第三名,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很棒,并且喜欢上了跳高。 我总是自我鼓励,每次一个小目标,久了回头一看,哎哟,进步多多哟! 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意识到他自身的优势并发挥它时,他就会收获自信与快乐。 在本次调查中,一位12岁杨曦雨同学曾在调查中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其实我们长大总会面临‘比较’,关键是你怎么去看待它,只要你的心里有一盏灯,你就永远不会感到黑暗的失败。”愿父母都能把自我价值的明灯放在孩子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