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时代,别忘了我们自身的精细化

(2006-05-26 16:54:36)
    有意识的灵魂,无意识的记忆,认知,思维,遗忘,反射,这些词语,充满了神秘和挑战性。
    不如先从一部科幻影片说起。(最终剪辑
    在未来社会,婴儿出生后就会被植入一块记忆体。此后,一生中的所有影像和声音,都将记入其中。人的五官就是一部摄录机。当人死去,取出这块记忆体,由专职的剪辑人摘录出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在死者的追悼会上播放。
    尽管主流的社会承认这种做法,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反对。他们私下取出记忆体,抛弃掉机器的记忆。
    主角,一个剪辑人,一直沉浸在无法排遣的自责中。童年的一次经历中,他记得是由于自己的恐惧和鲁莽,导致小伙伴摔死。鲜血多年后犹历历在目。在一次剪辑中,他从死者的记忆体中获知,那个倒在血泊中的少年竟然还活着!。
    为了解释这个离奇的事实,他冒大不韪做了记忆体取出手术,调出了童年记忆。一切真相大白,小伙伴没有死,记忆中的鲜血,不过是慌乱中打翻的油漆桶。
    原来,人的记忆是可以欺骗自己的。大脑的记忆并不忠实,受到各种情绪因素的干扰。这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阻碍。图像并非是在欺骗眼睛,而是欺骗着大脑。然而人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情绪的存在。认知本身就是带有选择性的,眼睛只能看表面,且只能有一定的分辨率。一切由进化而来。而记忆也是有选择性的,我们倾向于记忆那些激起情绪的事物,或者说是给我们带来感觉的事物。对应于脑海中的“数据”,是特征。中国画寥寥数笔,能够让人一眼认出,这就是对特征的把握。对应的是感觉,蕴涵的是情绪。
    机器......人是一部精密的机器。当我面对电脑,实际上是两部机器在对话吗?而机器会有情感吗,就象黑客帝国第二部之后的SMITH?
    技术,语言,文本,图像,计算,通讯,数据,拷贝,机器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远如皮下之痒。
    相比而言,商业远没有那么复杂,不可捉摸。更大的思考空间来自于人类自身的精细化,而不是专业化和分工。今天我们忙碌的,以未来的眼光来看,就荒漠如今天我们回望原始社会一样。
    这种精细化目前还是稀缺的。这里别解一个词:精英--精,精细化,技术和研究层面的境界;英,绚烂如花,艺术层面的追求。精和英是相通的。也许,精英这个词被滥用了。
    这正是我希望用谜客思来统领未来的探索之路的原因。保留神秘未知的一面,坚持思考,我们不过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这就是它的字面意思。
    我们要做的,不是从一个口袋到另一个口袋,而是很多个脑袋到很多个脑袋。这才是互联网呼唤我们去做的。几乎所有事实,都能够佐证这个说法的可行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