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汉生病?(俗称痲疯病)
汉生病俗称痲疯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及外围神经之疾病,由癞杆菌所引起,故又称癞病;1873年,挪威汉生医师发现致病机转,故学名称为汉生病。
癞杆菌是一种连在实验室中,都不易培养的菌种,传染力极弱,百分之九十的人,有癞杆菌自然免疫力。人类是汉生病的主要传染源,上呼吸道是主要入侵途径,潜伏期约三至五年,最长可达四十年。汉生病好发于公共卫生条件不佳的地区,以台湾目前的公卫条件,汉生病几乎不具传染力,且当前已有药物可以治疗。
2.为什么过去会实施强制隔离政策?
20世纪初,欧美等进步国家因公卫条件改善,导致汉生病几乎绝迹。然而,当时一心想师法德国的日本军国政府,面对日本国内(含海外殖民地)为数众多的汉生病患时,将汉生病患视为「国耻」,并于1907年着手制订「癞预防法」,计划将汉生病患强制隔离于社会之外,营造汉生病「绝迹」的假象。
3.强制隔离政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日本政府在推动强制隔离政策时,妄自夸大汉生病传染力,强力对社会宣传、教育痲疯病的恐怖,并动用军警力量及民间通报系统,将病患强制「逮捕」入院。这种在家人、朋友、街坊邻居面前被公开逮捕、歧视的经验,以及该政策所造成根深蒂固的污名,使得汉生病患在强制隔离措施解除之后,仍然无法回归社会,造成「有家归不得」的悲剧。
4.若政府要立法保障汉生病友权利,我们认为应包含哪些面向及原则?
2005年10月25日,日本殖民时代遭到强制隔离的台湾汉生病友,在东京地方法院获判胜诉,比照日本的病友获得赔偿。因此,陈水扁总统表示要补偿救济在国民政府时期被强制隔离的汉生病友。如果台湾政府诚心认知到过去强制隔离政策是国家对于汉生病患的人权侵害,则应该参照日本汉生病补偿法的立法精神,平反病友受到的歧视与污名,恢复他们的尊严,促进他们生活与照顾质量的提升,帮助他们安享天年。因此,立法应比照日本政府的作法,至少包含一、「恢复名誉」、二、「适当的精神与物质方面的赔偿」、三、「提供入院病友尊重其意愿的照顾与福祉」、四、「终生在园保障」(即便是最后一名院民,也保障他终生在疗养院内的居住权与健康权)等内容。
5.为何捷运新庄机厂选址在乐生院是一个错误政策?
捷运新庄线机厂原来选在辅大后山,在地方民代运作下移到乐生。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政策,原因有以下:
一、开挖大量土方浪费社会成本:此机厂有五分之三为山坡地需铲为平地,要花费近三十亿元进行大量土方开挖与改良地质。
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与景观:山坡开挖创造十层楼高的档土墙,对于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冲击。
三、机厂设在新庄断层带,有安全性上的疑虑。
四、对于历史文化的破坏:乐生院是东亚史上重要的文化资产,此工程将整片山坡铲平,珍贵史迹将化为烟尘。
五、对于院民医疗照顾质量的危害:工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医疗照护,同时铲平院民的家园与生活点滴,对年老残疾者来说,是生理与心理上最大的酷刑。
六、决策过程的不民主: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捷运选址于此的过程中,未曾征询当地住民「乐生院民」的意见,是非常违反基本人权的作法。
6.为什么回龙医院是一个错误的安置计划?
回龙医院就如同一般医院,规划设计是以短期住院病患为考虑,因此没有足够活动空间的高层电梯建筑,对行动不便的院民而言,处处是障碍。此外,在管理上,院方最初采取禁止携带个人物品和家具、不能自己煮东西吃、代步车需集中停放在停车场等病院式管理、更有限制院民不准到前栋影响医院营运等歧视政策。
然而,汉生病友需要的不是医院,而是生活机能完善,以及自然安适的环境:平房式的建筑、大树的绿荫、花木的绿地、走动散步的空间。因此,最佳方案应是在旧院区进行整修,提供全面而完备医疗和看护。
(在社会运动的压力下,卫生署已将「回龙医院」的招牌卸下,改名为「乐生疗养院」及其「回龙门诊部」,然而,换汤不换药,医院终究是医院。此外,虽然安置院民的后栋建筑也做了许多改善,然受限于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只能针对隔间、家具与管理方式等进行改变。)
7.他国如何对待汉生病友?
经过汉生病友、律师与社会各界多年努力,日本政府已于2001年认错道歉,并立法补偿,推动汉生病友人权保障与名誉恢复相关政策。
在生活照顾方面,以日本长岛爱生园为例:爱生园保有旧院舍与长岛自然景观供社会教育用,院民居住在经整体规划的人性化平房房舍,园区整洁、有遮蔽风雨的廊道,又考虑许多病友眼睛失明,交叉路口更设有警告播音、提供盲人收听的广播系统等。医疗资源充足,医疗人员和病患比例将近2比1,每位院民皆可获得完善的居家照护。
8.已有部份的院民搬离旧院区,乐生院为什么还需要被留下?
多次「捍卫家园」的抗争下,「回龙医院」后栋建物(今已更名为「乐生疗养院」)内装一修再修,今日已有许多院民在自愿、半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况下迁入。我们尊重自主搬迁院民的意愿,但仍认为「回龙医院」的决策过程不符合公平正义,其结果也问题重重,是个错误的政策。院民选择居住在旧院区的权利不可被剥夺,因此我们反对任何挟医疗资源胁迫年老残疾的院民搬迁的手段,只要还有一人想要住在旧院区,就不该拆除乐生院。
除此之外,乐生院铭刻了汉生病友隔离岁月的点点滴滴,是医疗史、人权史与东亚史上珍贵的史迹,站在文化资产保存的立场,院区应该被完整保存下来,供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后的子孙反省这段历史。
9.乐生院只有七十多年的历史,真的有古迹保存的价值吗?
文化资产的价值不全然由年代的久远来断定,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意义。乐生院具体展现了人类对于被污名疾病的「隔离」与「灭绝」思维,以及日本殖民政府的「民族净化」政策等重要的历史意涵,也表现了汉生病友强韧的生命意志—用残缺的手脚把集中营般的隔离空间打造为美丽可居的「家园」,对于当代有丰富的社会省思与人权教育的意义。
乐生院就其公卫史、殖民史与人权史上的重要地位,其文化价值切合多项联合国国际教科文组织(UNESCO)对于文化景观的评判标准,已获得国内外相关的专家学者的认可,并先后被桃园县与文建会列为暂订古迹予以保护,是属于世界级文化资产。
10.拆迁重组或部份保存不行吗?为什么坚持一定要全区原地保存?
现今的文化资产保存的国际潮流,不单是保存建筑物,还强调保存「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所谓「『活』的保存」与「活古迹」。乐生院是院民们用曲折的生命营造而成的活古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纪录着他们隔离岁月的苦与和命运搏斗的光辉。部分保存或是拆迁重组的保留方式,将完全破坏乐生院蕴藏的生活纹理与生命记忆,如此保存下来的房子是「死的」、没有意义的。
此外,乐生院保存重要的目的是提醒社会,曾经有人受到错误政策迫害一生。乐生院若采破坏式的拆迁重组保留,强迫院民迁走,是二度的人权迫害,这样的人权反省史迹,只会成为水泥丛林上,最荒谬的空中楼阁。
11.
是否乐生院不拆,捷运新庄线就无法通车?
乐生院民的居住权益与捷运新庄线通车的问题,为社会大众所关切,我们同样关心二者的共存共生。台大城乡所刘可强教授曾于民国93年12月,提出「捷运乐生共构方案」,不但原地全区保存乐生院,捷运也能通车,达成古迹、捷运、院民与回龙小区四赢局面,此方案也经捷运局评估为「技术可行」。然而,当时却因内阁总辞,在未召开任何会议的情况下,负责本案的政务委员以一纸公文草草判下乐生死刑,共构方案自此遭到搁置。
乐生不拆,不必然是阻碍捷运的绊脚石,只是政府垄断了黑箱中的「技术资源」与「法律霸权」,然后将捷运延后通车的责任转嫁给乐生院民。如果政府不愿意停止拖延错误决策的平反,将黑箱透明化,却一再敷衍与推卸政治责任,则它将不只是毁了乐生院,也达不到捷运通车,损害了乐生院民与所有市民的权益。
相关链接:
快乐?乐生---青年乐生联盟行动
全球万人照片募集活动网站
乐生抗争事件的Flash短片
台湾乐生事件全球万人照片募集
台湾最牛的钉子户:乐生疗养院
台湾乐生事件综述及问题集锦(一)
台湾乐生事件综述及问题集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