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设策略》教学反思

(2015-01-15 13:20:0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札记

    解决问题中对策略的获得,“不是由外部输入,而是在内部萌生”。策略的学习关键在于“悟”。因此,在对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更强调的是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只有真正地去充分感悟和体验,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和“在内部萌生”。

在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中,我把学生对假设策略的感悟融入于教学的每个环节。首先我通过改变教科书“练一练”第一题“鸡兔同笼”问题的呈现方式作为课前的一个调查和研究,并通过整理与分析,从学生暴露出的原生态的想法为切入点,通过对3份作业的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假设的策略和调整的方法,紧接着在教师提出的假设之后放手让每个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调整的过程,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再一次感知假设的策略和调整的方法。但在这个环节中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不够,比如对学生的3份作业在交流后缺少了方法上的比较,没能让学生观察着这3种方法的共同点──都蕴含着假设这一策略。

    紧接着我直接呈现了书本上的例2,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以及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假设的策略和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步骤(假设→调整→检验)。但在呈现例2时,由于鸡兔同笼问题中1只鸡和1只兔相差两条腿,而例2中的1只大船和一只小船也相差2,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误导。所以我对题目中的数据就行了改动,把“全班42人”改成了“全班41人”,“3人船”改成了“2人船”。这个环节虽然学生对假设的策略有了更深的感悟,但在调整这个环节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很多学生对假设之后多出来的或少掉的数量不知道如何进行调整,而我在这个环节上的指导和处理还不够到位,在个别学生交流之后应该安排学生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调整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调整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就是对本课的一个小结,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但要养成反思的意识,更要学会如何进行反思,这样一种能力需要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反思与交流中才能得到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