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人物形象薛宝钗林黛玉钗黛形象的b面文化 |
分类: 对话·答疑·争辩 |
我看了您的文章后,还是不太明白“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的真义,首先“绮縠”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句诗的前两句是什么意思?大家好像都看重后两句,那前两句呢?
郑无极:
“绮”,带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縠”,有皱纹的纱。“绮縠”二字合起来,犹言“锦衣”、“纨绔”,指代贵族子女。另外,关于这首《金玉姻缘赞》(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我在《红楼梦:钗黛形象的B面》已对其整首诗进行了释义,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我把相关文字摘录于下:
《金玉姻缘赞》全诗如下: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凤髓香”:由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的奇香异酒,名曰“万艳同杯”。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系“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所制也。这里比喻至浓至厚的爱情。“翠斝”:翠玉制成的酒杯,比喻世人狭隘的心胸。“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古老的鼎器,刚刚烹煮出清新无比的麟髓凤乳之香,小小的酒杯,又哪里盛得下这琼浆玉液所散发出的奇香?比喻世俗的人们,不能体会至情至爱的真谛。“绮”,带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縠”,有皱纹的纱。诸葛亮《治人》:“绮罗绫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绮縠”,犹言“锦衣”、“纨绔”,指代贵族子女。“娃”,本意是美女。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有:“刷室女选宫娃。”“金娃”,即指薛宝钗。“郎”,年轻男子的简称。“玉郎”,即指贾宝玉。“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不要说贵族子女的婚姻没有爱情的风韵,请看宝钗与宝玉的奇缘吧!——通观全诗,作者的用意,正在于强调宝玉、宝钗的婚姻,具有至浓至厚的爱情风韵!“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作者究竟要谁“莫言”?正是要那些只读了《终身误》等表面文字,就轻言什么“宝玉只爱黛玉,不爱宝钗”的读者“莫言”!因为曹雪芹的原构思中,宝玉、宝钗婚后的情况,实际上并不会像《终身误》所描写的那样“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相反,却会如同藕官之对待蕊官、菂官的情形,宝玉一方面固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但另一方面,这也并不妨碍他与宝钗夫妻恩爱,建立起“麟髓凤乳之香”一般“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至情!“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而并非真的要为一个黛玉“孤守一世,妨了大节”,故建言曰“莫言”二字。——如果说前面《终身误》那里,作者尚在大谈什么“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话,那么,现在他到了《金玉姻缘赞》这里,所谓“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这几乎等于是说“都道是木石前盟,俺偏念金玉良姻”了!*[注24]*
[注24]
另外,关于《金玉姻缘赞》的释义,班婕妤22也曾经就蔡义江等人的错误解释,作出过说明,我也引录于下: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有人理解这一句说的是:不要说“绮縠”没有风韵,看看宝钗对宝玉!他们认为风韵不是指的爱情的风韵,而是指宝钗的魅力吧。这个该怎么理解?
——————————————————
这个话显然是不成立的。理由有四:一、“绮縠”一词并不是用来指代宝钗个人的。汉语中,可以用来指代美女的词汇很多,什么“红颜”、“佳丽”都是。为什么作者要一定用这个比较冷僻的“绮縠”二字?可见,这个“绮縠”一词并不是用来指代宝钗个人的,而是和“纨绔”一词一样,指代一种身份,特指富家的公子和小姐,即宝玉、宝钗二人。二、那个“对”字也讲不通。在古诗文里,“对”字作动词,含有“配成一对”的意思。“金娃对玉郎”,意即把宝钗配给宝玉。古诗文中单独出现的“某对某”的格式,并没有现代汉语常见中“某对待某”如何如何的意思。因此,这话不能解释为宝钗对着宝玉展现她的魅力,而只能解释为宝钗与宝玉的婚姻配对是很有风韵的事。三、如果解释为“宝钗的魅力”,宝钗的个人魅力在书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作者可以单独说“金娃”如何如何,为什么一定要把“玉郎”扯进来?四、“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的前面一句乃是“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凤髓香”在《红楼梦》中是特指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所制的一种仙乡美酒——“凤乳、麟髓”之香。作者拿太虚幻境的仙乡美酒起兴,本来就含有宝玉、宝钗的爱情与姻缘是冥冥中已注定的意思。那种香酒,是出自“放春山遣香洞”,本身也是在象征人间的爱情。如果此诗单指宝钗的个人魅力,而不是指爱情的风韵,则作者设置这些意境来作为此诗起兴,就实不可解了。
作者: 班婕妤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