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西兰二手东东 |
分类: 大头妈的心情 |
大头妈的心情
居然还能找到另一半
半个月前,我在二手店里淘到两个单边耳环,一个是纯银镂空球耳环,一个是玉石雕刻耳环,都非常精美。只是可惜,都只有一个。因为只有一个,所以店员就很大方地送给我了,不要我的钱。
那时候我还想,如果哪天能够再淘到另外一半耳环就好了,其实我知道这样的可能性太罕见了。我在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个朋友留言说,大头妈期待你找到另外一只耳环。我心里暗道:切,怎么可能?
但是往往我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今天居然就发生了!
今天我路过二手店,就进去转转,我一进去,那个店员就跟我招呼:克莱尔!我给你看一个东西!(当然是用英文说的)。我还以为是猫的工艺品,没有想到她从里面房间拿出一个塑料小袋子说,你看,这是你上次拿走的那个耳环!我居然发现了它!哇,简直奇迹,这么小的东西居然可以被发现?也就是说人家捐来的时候其实是一对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只剩下一个了。那一个孤儿就被我拿走了,而现在居然找到另外一个。而且,店员还记得是我拿走的那个另外一个!真是高兴。我以为永远不可能寻找到的另外一半,居然就这样找到了。
这样说来,那个纯银的镂空球耳环的另外一个,是不是也在这个二手店的哪个角落里呢?不知道是不是我有缘能够再遇到它?
其实耳环单边的也没有什么关系,现在还流行单边耳环,只是原本是一对,然后离散,然后又团聚,这里面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说到耳环,想起一个不相干的事情来。我有一个朋友特别有意思,有一次买了一双皮鞋,特别喜欢,就装在袋子里一路走一路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皮鞋居然晃掉了一只,她回头去找,也没有找到,看到手里的这只皮鞋,想了想,干脆就挂到了路边的树杈上,说,反正找不到了,就把这只挂上去吧,如果那个捡到一只皮鞋的人有缘发现这只挂在树上的鞋,就可以穿了。这种心境好,自己既然也穿不上了,但是还可以给人家一次机会,说不定还做了一件好事。大度。
类似的还有一个南美的获奖短片,很感人。一个热闹的火车站,一个男孩子穿了一双破拖鞋,走几步就要蹲下来修理。而这个时候一个穿了一双新皮鞋的男孩子出现在他眼前,这个男孩子显然出身高贵,从穿着打扮就知道,即使如此,他对他的新皮鞋依然非常喜欢,不时地用手绢仔细地擦皮鞋。估计这双鞋也价格不菲。
穿破拖鞋的小男孩看着富人家的小男孩的皮鞋,眼睛里都是如饥似渴的羡慕。这时候火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富人家的小男孩被挤得踉踉跄跄,一只皮鞋也挤丢在地上。他也被大人拉到了火车上。等人都上车了,地上只留下这只皮鞋。穿破拖鞋的小男孩捡起皮鞋一路追赶火车,而车上的小男孩也试图从他的手里接过皮鞋,但是火车越来越快,小男孩赶不上了,就把皮鞋向火车上的小男孩丢了过去,但是火车上的小男孩没有接到。火车越来越远了,这时候车上的小男孩把自己剩下的一只皮鞋毫不犹豫地丢给了一路追赶他的穷孩子。
最后的镜头是,穷孩子手捧着一双新皮鞋,好像做梦一样。而远处是富人家的小男孩在向他挥手告别。
整个短剧没有一句台词,但是非常感人。
既然我已经得不到了,不如成全你吧。这也是无私的一种。
1993年在干什么
今天淘到一幅画,是1993年8月8日辛普森麦克和莫丽卡送给一个人的生日礼物。也就是说,很可能这幅画就是麦克或者是莫丽卡亲手画的。
这画画的是一双拿着琴弦的手,所以对方一定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不知道那时候这个8月8日生日的人多大,但是已经过去了26年了,即使那时候对方是一个孩子,现在也已经三十多岁了,如果是成人,那么现在也四十多五十了吧。
这幅生日礼物不知道为什么在保存了26年以后就到了二手店了呢?画画的人去了哪里?收礼的人又去了哪里?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
一切都在画里,但是我们无从知晓。
而我在想,1993年的8月8日我在干什么?在江南一个炎热的城市里,在一个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听着外面烦躁的蝉鸣,挥汗如雨地修改着特别无聊的文章,编辑好了准备刊登到杂志上去。
几个月以后,拐哥哥出生。
而在地球的这一头,有人在这个日子里送了礼物给他们的朋友,这个礼物就是这幅画。
26年以后,那个当年在地球的另外一头在同样的日子里修改文章的人,遇到了这幅画。
拐哥哥25岁了。
而再过26年,我们又在哪里?这幅画又在哪里?
我时常说,我们活不过一棵树,也活不过一幅画。每棵树每幅画都可以见证很多故事,来来往往的那些拥有着,失去得到,得到失去,而对一幅画而言,缄默里的意味深长已经耐人寻味了。
这就是今天淘到的这幅画给我的感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