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给挑选学区唱反调
标签:
新西兰留学 |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南半球上看东西
继续给挑选学区唱反调
最近新西兰华人社区又掀起新一轮的挑选学区浪潮(波及到国内),什么打分,什么评估,自娱自乐不亦乐乎。所以有不少国内想让自己孩子来读小学中学的家长都来问我如何挑选学区挑选学校。
我真的是无言以对。
跟华人狂热追捧学区形成鲜明对照是,奥克兰文法学校的校长对此行为的忧虑和无奈。因为文法学校周围的房屋价格已经炒到天上去了,最近一块地被华人拍下,准备造一栋公寓,号称双学区,这样凡是购买或者租赁这个公寓的人都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名校。校长对此深感忧虑,因为学校的师资和学生人数是有比例的,如今大量的中国学生涌入,给他们带来不安,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拒接。
如果家长经济条件好的,你买到学区房让孩子去就近入学也就算了,最不明智的是那些既没有多少钱但是又千方百计租房把自己的孩子往好学校里塞的家长,每次学校需要捐款了——公立好学校也是要募捐的,而且捐款不是自愿的哦,说是捐款,那就是一笔必须要捐的大款——家长就要捂着腮帮牙疼了。有钱人的家长一张支票就开出去了,你没有钱就只好舔着脸到校长那里去抱怨。
文法学校的校长说,不止一次有的家长跑到他那里去抱怨,说,学校的费用太高,她只能送一个孩子来读,而且这个孩子还要打工,她自己也打工,而另外一个孩子却只能去其他学校上学。这样的抱怨有意思吗?你的两个孩子在你的面前就是不平等的,他们彼此的心理平衡吗?还有的家长跑到校长那里去提议,希望学校提供美国教程英国教程,简直是笑话。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读美国教程英国教程,为什么不直接送他们去美国英国读书?你觉得新西兰的教育不行,那么干嘛要送孩子来新西兰?!
好些家长在新西兰过着都不是新西兰人应该过的生活,多少年了依然住在破旧的出租房子里,就为了孩子能够上名校。
更重要的是,你的孩子会因为你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而感谢你吗?
在华人来新西兰之前,本地的学校是没有校区之分的,住在哪里就在哪里就近入学,华人一来,就把在国内的那些陋习都带来了,就要上白人多的学校,就认为白人多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结果,你现在去看所谓的好学校,里面的黑头发占了一大半,连数理化老师都是华人。数理化比赛获奖的,也是清一色的亚洲面孔。
那些提倡好学区的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越来越的多的他们喜欢的白人离开了好学区!因为白人不在乎所谓学区,既然你们华人喜欢学区房,好,高价卖给你们,你们自己自娱自乐去好了,他们离开学区房,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居住去上学。
一个好学区里的洋人非常不解甚至有点生气地问我们,为什么你们华人这样喜欢好学区?已经有好几拨华人来问他的房子卖不卖。他说他会卖了,因为他的左右邻居都是华人了。实在是无奈之举。我们也无言以对。
说好学校的教育质量高,好,我们来看看好学校是出了诺贝尔获奖者呢还是出了世界名人?我们家附近的所谓好学校,名人好像就出了一个板球队员和一个丢铅球的奥运会冠军,可是,跟教学质量有关系吗?相反,这些所谓的好学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不也是去读奥克兰大学读奥塔哥大学吗?几个到美国到英国到澳洲读大学的,后来呢?没有后来了。很多从这样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了大学课程都跟不上,因为他们缺乏自学能力,过去都是老师推着他们,考试考试考试。
拐哥哥就读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在华人搞的好学区里,但是他们学校的毕业生不也读了大学,读了医读了法律读了工程,大学毕业以后也到澳洲到日本去深造了吗?有什么差别?
关键是,你的孩子如果是肯读书能思考的,放到哪里都会很好,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读书的也不喜欢思考的,你放到哪里都不会好。你投入了那么多成本在孩子身上,值得吗?不如让孩子就近入学,让他自己自由发展,我就不相信他读书不会,学门手艺还不行吗?找个工作是不成问题的。何必那么不理智。
比拐哥哥低学年度一个女孩子初中读完以后,就搬到好学区去租房了,我跟她的母亲说,那里的房租价格那么高,你为什么不让你的女儿就近入学呢?她说,我的女儿不聪明也不自觉,放到一般的学校更没有希望了,不如让她到好学校里去,受周围环境影响会好一些。结果呢,这个女孩在考试的压力下一点都没有进步,反而需要不断的补习,而谁给她补习呢?就是没有读好学校的拐哥哥。这个孩子始终就没有快乐过,而她在读不出名的初中的时候,我还时常能看到她的笑脸。
而在奥克兰大学就读法律的拐哥哥的同学说,他的周围有很多名校来的同学,结果课程都跟不上,非常苦恼。毫不奇怪。
我真的很不明白这些家长,你们在国内的时候不是反对国内的学校老师给孩子压力吗?所以才带孩子来了新西兰,但是到了这里又积极参与学区运动,搞得跟神经病人一样疯狂,这样的压力不仅给自己也给孩子,有意思吗?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那些没有在名校的名单里的学校,还真是出了不少对新西兰有贡献的人呢。
再说,华人最喜欢自己的孩子以后从事的职业是律师工程师牙医会计,这样的职业哪个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上大学得到,何必一窝蜂挤到所谓的名校里呢?
你们知道当地人是怎么形容这些中国家长的吗? Crazy!
不可理喻。
有朋友说了,房屋经纪人告诉他,学区房好升值啊,孩子读完学校以后,房子还可以卖了挣大钱。好,你买学区房的时候,你的付出是一般地区房价的一倍甚至更高,这是你的成本,那么等你出手的时候,你能再获得一倍甚至几倍的收获吗?举例,学区房现在平均房价是200万纽币,也就是一千万人民币,你投入了这么多钱,也就卖一个三房的。而你在非学区,你只需要花一半的钱就可以买到同样面积甚至更大面积的房子,几年以后,水涨船高,你在学区买的房子能涨了,但是非学区房也在涨,涨幅说不定还超过学区房,因为它有涨幅的空间啊。
而且现在的学区房是越来越密集,能分割都分割了,而非学区房的土地依然宽敞,在新西兰,最值钱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哦。房子本身年年在跌,但是土地是年年在增值。这样的帐,有没有算过呢?
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给孩子找压力,我说过,只要不是在非常糟糕的地区——哦,就是在奥克兰最糟糕的南区还有一
家著名的私立学校呢,一般人还进不去,那是真正有钱人的孩子才可以进的,或者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奖学金的才可以进——什么学校都不错,都可以,只要就近入学就好了。
成才靠自己,修行靠家长,朋友在学校。你们不是天天哭着喊着要融入吗?怎么一听到学区两个字就忘记了融入呢?非要扎堆去名校,有钱没钱都往里挤,等到哪天连校长都是中国人了,好了,融入了,纯中文教学了,开心死了。
那么你们出来干什么呢?
真是搞不明白。
好了,以后再也不要来问我选择学区的事情了。聪明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跟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