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历史

异国他乡淘淘乐
淘历史
逛二手店是有瘾的。
因为二手店不像超市一样,每天去看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购买的都是生活必需品。恐怕没有什么人会把逛超市变成瘾的。但是,二手店不一样,你这次去看的东西,你下次再去,或许就不见了,但会有更多的新的东西进来,源源不断,而且永远是你不知道的东西。于是,逛二手店就变成了探寻宝贝的过程,这个令人兴奋的过程,想不成瘾都很难。
我觉得我很幸福,喜欢淘破烂,上主就把我安排在二手店最多的地方住着,而且奥克兰最大的二手店就是我常去的那家!我时常会换着跑,只要有点时间,我就会把这段时间作为犒劳自己的时间,在附近的二手店里转悠。每次去,总会有所斩获,有时候惊喜还很多。
有跟我一样,有淘宝的热情的朋友,现在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看到原来不值几个钱的,在Google上一搜,嘿,涨价不少,顿时有土财主的感觉呢。所以我最近发现,原先很少华人面孔出现的二手店里,现在也涌入了不少寻寻觅觅的黑眼珠子。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开始进步了,总比去杨查(饮茶)有意思点吧。甚至有的朋友还会在二手店里淘宝,带回国去送朋友。这样的礼物,别开生面,独一无二,还有升值的可能,异国他乡的味道浓厚,相信每个朋友得到了,都会悉心珍藏的。
不过,也不少朋友跟我说,大头妈,为什么我找不到你说的那种二手店啊,或者说,我看到这样的二手店,可是里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可以淘的啊。第一个问题,其实新西兰各地都有这样的基督教或者救世军的二手店,还有老人院二手店,这是一个提倡捐助的社会,只是这样的二手店一般都不会开在闹市,成本的原因,所以都开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甚至连一个门面都没有,就是一个大仓库,只有当地熟悉的人会知道。所以,如果没有人介绍,那么要在新西兰居住比较长时间的人才能摸得门清。像我这样天生就有一副花花糖糖的鼻子,
能够从空气中嗅到哪里有二手货的气息的人,我想还是少数的。第二个问题,淘宝是需要经验的,瓷器,先看花纹,然后看底纹,也就是盘子下面的印记。多看看多查查就知道这个盘子是什么年代的。如果你是想要新货,回家直接实用,那么就挑选新的就可以。如果是收藏的,那么就看底纹了。还有其他的工艺品,都需要经验,看多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还有的朋友会问,大头妈,你淘到那么多东西,往哪里放啊?要多大的家才可以装得下啊。我说,先淘再说。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说不定等我老了,我真的去乡下开一个二手店呢?或者开一个主题咖啡馆?而且,哪天我看看我淘的东西已经涨价了,我或许就在新西兰的网站上卖了它,赚俩小钱换猫狗粮也不一定哦。
最重要的是,我满足了我的瘾。我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又特别抠门,如果能用很少的钱换来以后会升值的宝贝,这完全符合我的欲望,所以我得把淘二手店的宝贝活动进行到底。
当然我也不会只进不出的。我过去捡来的宝贝,还有从学校gala义卖里买回来的东西,经过一番筛选,大部分东西又被我送到二手店去了。捐掉了,腾出来的空间,放我新淘回来的宝贝。
大浪淘沙,我也会逐步放弃一些原先当做宝贝的东西,忍痛割爱有来有去,这个淘宝过程才会更有活力。
所以我经常会提着大包捐到我常去的救世军二手店里去,然后又花钱从里面淘回来我喜欢的宝贝。比如前天,我就端着一纸箱的东西捐到了二手店,然后在二手店里再找找看有没有我喜欢的,结果就那么一眼,被我淘回来了一个相当精美的镂空小盘子,还有一个猫瓷碗,可以在里面种东西的。这个猫瓷碗2元钱,被我种上了薄荷。放在窗台上,变成一道风景。
我一直说,淘二手店,就是在跟缘分相聚,这个不得不信。
比如这套镀银茶具,英国制造。当时放在收银员身后的柜台上,隔了老远,不过还可以看出,这套银器保养得相当不错。可是价格也很高。我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买。
过了几天,再去看,这套银器还在。大概大家都嫌价格太贵吧。
再过了十几天,咦?还在!我毫不犹豫就把它们都买了下来。因为我很喜欢,真的很喜欢,我就喜欢它的辉煌和典雅。这么多天都过去了,它一直没有被人买走,说明它就在等我下决心带它回家。
我上次错过了那套四十件套的英国青花,这次不会再错过。
今天去的这家就是基督教二手店,是奥克兰最大的二手店。我收获了一把英国铜质浮雕,这个铜雕的历史一定不短了,25元,我相当喜欢;然后在一堆小工艺品里发现了一个瓷雕,一对姐妹的瓷雕,英国制造的,价格25元,马上买下;然后又看到好几个老旧的小画框,看起来就是一个老人家的收藏,这次全部捐出来了,每个4元,我一口气全部买下来。这样的东西以后不会再有。
我在淘历史,在阅读历史,直到有一天,我也变成历史。
那么,现在我先拥有这段历史吧。
对啦,有谁喜欢淘二手宝贝的,如果到奥克兰来,我免费带你去逛二手店哦,而且还请你喝咖啡。前提是,你得爱动物,尤其是爱流浪动物。
前一篇:奥克兰往北的房子多么美
后一篇:我的爱猫情结来自我亲爱的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