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房地产都是华人炒热乎的吗?

标签:
房产新西兰房地产 |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南半球上看东西
新西兰的房地产都是华人炒热乎的吗?
最近几天新西兰各大媒体都在讨论一件事,那就是新西兰的房地产都是华人炒起来的,准确的说,是奥克兰的房地产。目前奥克兰三房的平均价位已经超过八十二万纽币,相当于人民币四百多万元。而前几年只有五十多万元纽币。奥克兰的房地产增长率比首都惠灵顿高出十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奥克兰的房子。所以很多当地人都认为,奥克兰原先风平浪静的房地产都是给华人炒起来的。
的确看起来像是这样,每次拍卖房子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多华人面孔出现。但到底是不是华人炒起来的呢?没有数据,即使推测,华人也不肯承认,当然国家党也不肯承认,如果大部分房子都被华人买去了,房子被华人炒高了,那么作为执政党的国家党是要有所交代的。
但最近,新西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的数据出来了,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奥克兰房地产是被华人购买去了。而另外一家大房地产公司则表示,他们公司里的房子百分之九十都是被华人购买。
这个数据一出来,新西兰人哗然了:奥克兰华人只占百分之九,但却购买了百分之四十的奥克兰房子!奥克兰的房子不是华人炒高了又是谁呢?对此,一个东北口音的华人对媒体说:你们不要把自己的无能推到我们身上!你们每周要喝一百纽币的啤酒,你们每年都要去度假,我们不喝啤酒,我们不度假,我们辛辛苦苦工作,积攒下来的钱来买房子。你们自己不会节省,买不起房子不要怪华人!
此言论一出,那些买不起房子的奥克兰人更加气愤:你们辛勤工作?你们贩卖毒品,你们赌博,你们蒙骗政府福利,用这些钱来购买房子!这也叫辛勤工作?
华人的理由很充分,洋人的收入那么高,如果这些钱给华人,几年下来首期都付了,怎么可能买不起房子?你们就是太会享受了!
洋人的理由更充足:我们一直这样生活的,过去也没有买不起房子,自从你们来了之后,房子一年比一年贵,我们要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买不起房,这个责任不是你们造成的吗?再说,全国收入统计中,华人的平均收入在两万元纽币以下,很多人是没有收入的,那么你们怎么有钱买房子呢?
不管怎么说,很多洋人目前都住在华人的出租房里,在自己的国家,却买不起房子,实在有苦难言。更可气的是,始作俑者还不肯承认,还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目前就这一话题吵得不亦乐乎。
我早就认为奥克兰的房地产是华人炒上去的,但不是奥克兰本地的华人,而是来自国内的那些投资者。我们来新西兰十多年了,就看着奥克兰的房子从十几万到现在的七八十万,从十几万到五十几万用了十年,而从五十几万到八十几万却只用了两年!最近两年,来自国内的热钱蜂拥而至奥克兰房地产,房子少钱多,硬生生地就把房子炒到了天上去了。
在奥克兰本地的华人,大多数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习惯,就是有点钱就要去买房,付一个首期,然后把房子出租用来还贷款,算盘打得很精,也很辛苦,甚至还有风险。他们能拥有一栋不用还贷的房子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还能拥有一栋贷款的房子,那么都可以算是富人。所以单靠奥克兰华人来炒房子,那绝对不可能,只有极少数的奥克兰华人手头拥有好几栋房子。但他们绝对不是炒房子的主力军。洋人把矛头归结到奥克兰华人身上,那是不公平的。
而那个东北口音的华人所表明的观点,也以偏概全,很多年轻的洋人他们的确辛苦干几年也攒不下百分之二十的首期,因为现在的首期太高了,如果是几年前的房价,那么他们完全有可能付得起首期的。如此带有挑衅意味地去责怪人家的生活方式,不就触犯众怒吗?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撇清关系呢?你们看到的华人大量出现在各个拍卖现场,以高出政府估价一倍的价格拍下的房子,然后现金付款的,那不是我们,我们这些生活在奥克兰的华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钱。如果房地产商能够统计出哪些房子是拥有新西兰永久居民或者公民的购买的,哪些是海外华人购买的,那么结论肯定完全不一样。
可是现在我们却被扣上了炒高奥克兰房地产的帽子,实在很冤。要知道,生活在奥克兰的华人,在最初的几年几乎都是技术移民,经济很不好的,买个房子要辛苦好几年,而后来的创业移民也不容易,公司开了三年,拿到身份就关门,继续去读书寻找其他的工作;投资移民总是少数,他们并不能代表整个奥克兰华人的经济条件。否则也不会在全国收入调查中,华人失业的比率高过其他种族,收入的比率低于其他种族了。当然这里面也有隐瞒不报的成分在里面。
对目前的状况,彼此双方都不能以偏概全,尊重各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就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不要把自己跟这个社会对立。
华人的勤劳,洋人看的见,洋人的勤劳,华人也应该看得到。对买不起房子的人,无论是谁,都不该鄙视和指责,对买得起房子的人,也不该仇恨。这个社会很公平,你努力了,你享受了,都自己负责,没有人会替你承担责任,当然也谁也没有权利来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