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的感想
(2015-01-29 11:49:23)
标签:
房地产咖啡馆投资审美 |
分类: 大头妈的心情 |
大头妈的心情
看房的感想
最近在跟我的房屋经纪朋友看房。其实我跟这位朋友已经看过很多房子了,因为我喜欢看房,无论买不买,看各色房子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会看到人家房屋里的摆设,看到人家花园里的风景,以此来判断人家的修养。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我看的房子大多数都是洋人的房子,他们房子的特点,就是干净整齐,屋里的摆设即使是细节,都会感觉到匠心独运,而花园里,即使不种花,也一定会把草地打理得平平整整的。这是人家热爱这个家的表现。他们的房子不一定很大,有的就是小三房,可是进去一看,就是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耳目一新,立马就有购买的冲动。
前年我购买投资房的时候去看过几个洋人的房子,其中一栋在靠海边的地方,是小三房,可是进去一看,特别舒服,就会想,如果我住在这里,我会选择这个位置坐下来看风景,喝咖啡……我真是非常喜欢。只是我已经购买了投资房了,再没有钱把这个房子买下来。当时一直鼓动跟我一起去看房的朋友,让她买下来,可是她有中国人都有的爱好,不喜欢高高低低的房子,就喜欢方方正正的。我知道,这个房子最终还是会被洋人买走的。果真,这个房子最终以59万纽币卖出,而现在这个房子已经涨价到了70多万。当初跟我一起去看房的朋友,她后来买了一个相同价钱的方方正正的房子,但价钱却远没有涨到70万,这就是差别。
洋人的房子为什么会卖得很快,价格很高,完全是因为他们知道怎么维护怎么美化自己的房子,包括自己的花园。没有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情绪是调动不起来的。当然对美的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知道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我最近几天连续看了几个房子,第一栋是位于所谓好区的三房,半幅地,土地面积大概在四百平方米。这个房子外观看起来很一般,但很整齐,连窗户外面的油漆都一丝不苟的。再进去一看,哇,好美!屋里的摆设我看起来都很熟悉的,都是从二手店里淘来的,但摆设的相当到位,并没有琳琅满目的拥挤感觉。房子的每一处都非常整洁干净,连门把手都干干静静的。花园虽然小,但也整洁。就是这个感觉,这样的房子就值得投资的,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这样想。
而隔壁一家的房子从外观上都比这家好看而且更大,我刚想问问隔壁住的谁,房屋经纪人就说,是亚洲人。她很客气,没有直接说是中国人。我知道新西兰人都不说中国人的,但都知道,说亚洲人就基本上是指中国人。其实她不说,我也知道了,看花园就知道了,花园严重缺乏打理,杂草丛生。我都不要进隔壁的房子里面去看,都能够想象里面的情况。同个地方的房子,我看大多数人会心仪这个小房子而不是隔壁这个大房子,因为感觉就不好。
我还看到一个法国人的房子,也是三房,里面布置得相当艺术,花园虽然小,也有各个区域的划分,很美。这个房子叫价就是75万纽币。如果这个房子不是土地面积太小,只有三百多平方米,甚至都可以叫到八十万以上的。
可是去看华人住过的房子,那简直就是糟蹋性居住,花园是不管的,房子里面地毯是翘起来的,墙壁的墙纸是飞起来的,窗户的油漆也脱落了……角落里堆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相信他当年从洋人手里买来这个房子的时候,状况一定不是这样的,但现在就被他祸害成这样了。然后就不管了,插牌子拍卖,自己搬到新房子里去继续祸害新房子了。
这样的房子,拍出的价格一定不会高,比同样地点同样房子的价格至少低了五万纽币。隔壁一家洋人的房子是木头的,可是打理得非常漂亮,所有看房子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转头去看隔壁的房子,对比太强烈了,于是都会想,我为什么要买这个破房子?我要花多少精力和金钱去重新打理这个房子?是不是值得?因为我投入的钱会远远超过五万。
这样的房子最终还是会卖给华人,华人不在乎,继续糟蹋就是了。
我们这条街道有两栋房子是我心仪的,我们带花花散步的时候,总会停下来看这房子,那花园好美,那树好美,郁郁葱葱的。前一段时间这两栋房子都在拍卖出售,我就祈祷,千万不要卖给华人啊。结果还真是被华人拍去了!(一个银行职员告诉我,华人土豪真有钱啊,人家从八十万起拍,本来都是一千两千往上拍的,结果华人土豪一喊,就是十万十万往上加!吓得人家都不敢拍了)。华人拍去了,这个房子的末日就来了,果真,不久,这个房子周围的树就被砍光了,后来发现树砍掉了,阳光太烈了,又种了一棵树,这树也倒霉啊,种下去之后都不管了,很快就死了,变成了干巴树,也不拔掉,就那样颓然地站在从前浓荫的草地上,我都替这棵树难过。原先门前的草地上都是鲜花,现在鲜花也没有了,停满了车,原先我们走过路过都会为之停留的风景就这样没有了,真是气愤啊!简直是破坏啊!另外一栋房子,目前华人也在内部开发,把车库改成住宅……车就停在外面了。
我至今都不懂,为什么我们华人那么喜欢砍树?!还有加建!一栋房子不够,还要在草地上加建小房子,干嘛呢?一栋房子一个花园,多么美丽的生存空间,就这样消失在华人的手里!这样的房子最终谁会买?接手的,肯定也是华人。
破坏性的居住,跟房子有仇一样。真不知道我们华人的审美观在哪里。
于是,华人居住的房子升值的都是政府的估价部分,但房子本身的价值是越来越低了。为什么洋人的房子政府估价是50万,他们却可以卖到70万?而华人的房子政府估价60万,却只能卖到65万?真是要检讨一下自己了。没有审美观,我们可以勤快一点啊,至少干净还是可以做到的吧,油漆是可以刷好的吧,花园是可以把杂草拔掉的吧,栅栏是可以修好一点吧,连这些都懒得做,也不要怪人家看低你的房子。
相同的情况也存在于咖啡馆。
早些年咖啡馆都是洋人在经营,后来华人创业移民进来,全面接管了咖啡馆,现在奥克兰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几乎都是华人在经营。经营之前,洋人的咖啡馆收益报表都很漂亮,当然从人家那里买来的价格就很高了,买来之后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得这样高,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样一回事,生意难做,于是就走低价路线,原先咖啡5元一杯的,现在3元也卖了,就这样,人家来过两次就不再来了。开始我还不明白什么原因,那天我跟黄老爸去老街喝咖啡,结果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先老街的咖啡馆都是洋人开的,当然现在也是华人接手了。我们进了一家位置不错的咖啡馆,进去之后就感觉不对,首先,做咖啡的就一个女店主,手艺显然生疏,做一杯咖啡等半天,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请一个会做咖啡的人来做咖啡,不要省那个钱;其次她的家人也就是她的父母包括小孩子都在里面,小孩子到处跑,老头老太估计是想来帮忙的,但实在插不上手,英文也不会,胆怯地站在边上,情形彼此都尴尬。第三,咖啡煮好了,不用盘子托着端上来,而是像国内大碗茶一样直接就用手端上来了,我都紧张老太的手指头有没有在咖啡里面洗澡,这个是一个大忌;第四,柜台下面的一块地毯严重肮脏,甚至都可以看出油腻来,我都觉得奇怪了,咖啡馆里怎么可以看出油腻来呢?换一块小地毯也不值多少钱啊?其实我跟这个店家提过要她更换地毯的事情,可是她没有理我。这样的细节多几个,人家就不会再来喝咖啡了,毕竟喝咖啡是喝一种环境喝一种情趣,要不然回家去喝好了,自己煮的咖啡也不错。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能满足,这样的咖啡馆能开下去,鬼才相信。
后来多次经过这个咖啡馆都人烟稀少,我看店家日子不会好过。这条街上其他几家华人的咖啡馆都存在这个问题,或多或少罢了。
前段时间跟我一个朋友去海边高尚住宅区的一家小咖啡馆喝咖啡,朋友对这家咖啡店很熟悉,从这家咖啡店开张就一直在这里喝咖啡,咖啡店的生意很好。但现在这个咖啡店也换了主人,对,就是一对华人夫妻。华人夫妻一接手,局面就变了,人家都不来喝咖啡了。这家咖啡馆当时洋人主人是高价卖给这对华人夫妻的,因为人家有高价的理由,就是多年经营的状况,咖啡店的布置相当精彩,就是那种咖啡情调。结果卖给华人之后,这个洋人店主就把他的布置都撤掉了,咖啡情调没有了。其实也不要紧,这也是一个机会,创造另外一个咖啡情调的好时机,毕竟总是看一个情调也会审美疲劳的。可是这对华人夫妻不知道该怎么布置咖啡馆,买咖啡店的钱都花了差不多了,再也没有多余的钱来布置咖啡馆。他们忘记了,情调不是靠金钱来堆积的,审美的高低也不是用金钱的多少来评价的。
后来周围友善的洋人实在看不下去这对夫妻的窘迫,就从自己家里拿来一些藤制的篮子筐子和干花(我估计都是从二手店里淘来的)替他们布置咖啡馆,告诉他们,桌子椅子橱子都没有必要是新的,配套的,老旧的家居就很好,油漆脱落也不要紧,只要干净就好。于是这个咖啡店里的桌子五花八门,椅子也是,但都有一个特点,都是五六十年的的家具,从二手店里用很少的钱买回来的,有的就是洋人送的。写咖啡的牌子是黑板,上面是用粉笔写咖啡的种类,然后周围还贴了很多手写的文字,写了一些温暖的话,书架上有几本老书,总之就是怀旧的氛围。住在这一带的人都是很有教养的人,他们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于是闲暇时候就到这里来怀旧一下,真的很好。人家去过一次,下次还会再去。
朋友说,她也经常提醒这对夫妇,一定要干净卫生,一定要把门前的地弄干净,不要以为门里是自己的,门外是公共的,就不管了。
现在这家咖啡店算是生存下来了。
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有些有生意头脑的洋人,把做得好的咖啡店高价卖给华人,等华人经营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又低价买进来,重新弄一下,又高价卖给华人……我看以后的房屋市场也会如此。
我们如何创造我们的价值?从洋人手里低价把房子或者咖啡馆买过来,再美美地打理好,然后再高价卖给洋人?我好期待有这样的一天。
前提是:我们要知道审美,要勤劳,要有对一个房子一个咖啡馆的热爱的态度。这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