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他乡淘淘乐:一百多年前的书

标签:
淘宝 |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异国他乡淘淘乐
一百多年前的书
学校假期那天看报纸,上面有一个广告,说是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学校正在举行一个大型旧书展销。新西兰的学校经常有这样的二手货出售活动,有的是学生和家长捐献出来义卖的,收入捐给学校;有的是其他社会机构到学校来义卖二手货,给某些慈善机构募捐。而这次的活动是一个专门收购二手书的大型机构在学校展销二手书。每本书不分种类厚薄,通通3元纽币一本。
一看到有二手书,我的眼睛就亮了,赶紧跟黄老爸和拐哥哥说,我们也去看看吧。他们俩都喜欢读书,所以全家都赶去血拼。
二手书展销在学校的礼堂里,有超过万本的书在里面展销,简直就是书海。我们一家三口掉到里面就迅速分散了:黄老爸去找他的园艺装修书——他目前对园艺和装修非常有兴趣,准备把我家的花园改造成世界花园博览会;拐哥哥去找他的美术书和建筑书;我去找古董书!
我的目标很明确,来这里就是要胸怀赚大钱的雄心壮志,要在书海里面找出日后能在索斯比拍卖行拍出天文数字的古董来!
可是,那时候在我的心目中,七八十年以前的就是老古董了,就像我家那1920年代的古董钢琴。所以,当我在大堆的书里翻出旧旧的狄更斯来,一看,上面的签名是1937年,我顿时激动起来:跟我父亲年龄差不多的书呢!而基本上可以肯定,在这本书上签名的人一定比我父亲年纪大多了,如果现在还活着,一百岁都有了。
就冲这签名,我都应该收纳起来。
然后我找到1946年签名的书,那时候正是二战刚刚结束。能在战争之后静下来读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些书,我都已经觉得很老了,可是,当我后来翻到一本签名是1900年的书的时候,下巴都要掉下来了!看样子签名的人的习惯还在19世纪呢,所以那个8明显是写错了,后来发现了才改成9字。
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呢,我在大堆的书里竟然又翻到了一本1891年的书!这是我第一本19世纪的书呢。
再接再厉,我又找到了1899年、1893年的书。有一本书里竟然还夹着一张一百多年前的报纸广告条目!不过,我倒是很想能在书本里找出一张一百多年前的现金支票或者干脆是遗嘱:凡是看到这本书的人可以继承我在伦敦的庄园和城堡!
这些书都是世界名著,有狄更斯、朗姆、莎士比亚、培根、萨克雷等人的著作,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历史。
书的来源,有个人收藏也有学校图书馆馆藏。有一本是一所男校的馆藏书,时间是1913年。那些签了名的书尤其珍贵。珍贵之处并不在于书的主人是否有名,而在于真切的历史再现。那些蓝色的钢笔字依然真切,而写字的人早已不在。目光逡巡之处,也是当年的他或她目光巡视过的地方呢。我甚至能感觉到那些字迹旁边掌心的温暖。
这就是历史。虽然人已经不再,而他们留下的东西依然在见证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也跟我一样热爱着文学,并在文学里面汲取生活的智慧和乐趣。
在这个意义上,我和他们是站在同一个时代的。
这些书当初都是主人的珍爱,读它们在晚饭之后,读它们在睡去之前,读它们在花园深处,读它们在沙龙之中……。然后,主人不在了,这些珍爱渐渐失落。有幸的几本,到了我的手上。
至于这些书为什么会流落到这个书市上,可能永远是一个谜了。
然后,我会这样想,我喜欢的,那些我也签过名,盖过藏书印的书,是否有朝一日也会流落到另外一个书市,到了另外一个喜欢东方文化的人的手中呢?如果真能这样,也是去得其所了。
现在我把这些百年前的书带回家,也把那些书的主人的愿望带了回了家,就像我今后必定会的那样。
我带了19本书回家。
我把它们放在我的书架下面,在阅读它们的同时,我也指望它们能有一天替我赚钱。为此,我已经交代过拐哥哥,等这些书再过一百年之后,就可以出手了。
我在国内的时候,从来没有淘过这么老的书。在我从国内带过来的书里,最老的就是30年代的鲁迅,和不知道哪一个年代的半部水浒。
要找真正的历史,或者说,找我们能够买得起的真正的历史,还是在国外比较容易办到。因为他们懂得保存,知道那些历史已经永远过去,过去的,将永远不再回来。
房屋是这样,陶瓷是这样,油画是这样,雕塑是这样,书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