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妈厨房:饭团
标签:
美食 |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大头妈厨房
饭团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如果早上不原意做早点的话,可以到街头上去买。江南那一带除了大饼油条豆浆生煎包之外,还有饭团。这种饭团又叫粢饭团,是用糯米做的,把糯米蒸熟了放在一个大饭桶里。通常情况下,卖饭团的人都是跟卖油条的人密切勾结,因为人们绝不会只买饭团——因为里面什么都没有,大白饭一坨,必须加上内容才好吃。
于是,想买一个饭团了,卖饭团的人就撕下一块保鲜膜,摊在手上,然后从大木桶里挖一坨饭团,压扁来,然后加上一根对折的油条,然后用饭团把油条卷起来,保鲜膜一包,一个最常见的饭团就做好了。还有一种饭团里面是放肉松的,算是比较高级的饭团。上海人比较喜欢在饭团里加糖,甜滋滋的,估计吃完后,那一天精神都会慵懒起来。
买完饭团之后很多人都是边走边吃,或者骑着车边骑边吃,骑到单位,也差不多吃完了,然后抹抹嘴巴上的饭粒,打个饱嗝,干劲十足地上班啦。
这是江南最有特色的早点了吧。很简单,味道也简单,只有糯米和油条,但顶饱,也不上火,如果只是油条大饼的话,吃多了,嘴巴就要起大泡了。但总是吃饭团,也很乏味,尤其是要坐比较长时间的汽车的话,那饭团就好像也会晕车一样,在胃里颠来倒去就是不肯消化,结果还没有到家,胃里的饭团就通通回到大街上了。
印象最深的关于饭团的一件事,是20年前吧,我到江阴(江苏境内)去看望父亲的几个老部下。他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我对他们也是从小叔叔叔叔喊到大的,所以非常随便。住了一天后,我要走了,他们去江阴车站送我,因为是早班车,所以没有来得及吃早饭。他们就在车站那里买了一个饭团给我,比较高级的肉松油条饭团。其实那时候我并不饿,也不是很想吃饭团,但他们问我要不要吃的时候,我想也不想就说:要!因为,我很想看看做饭团的人是怎么操作的。看他从热腾腾的饭桶里掏出一块糯米饭,然后细心地撒上肉松然后然后夹上油条然后细心地包裹好,看那个过程比吃有趣多了。因为太早了,基本上没有人光临他的小饭团铺,所以他才格外细心地为我服务吧。总之,那个散发着热腾腾饭香的饭团,和江阴早春凛冽的寒风,就那样细心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吃饭团了。因为比饭团更好吃的东西太多了,馄饨、小笼包、阳春面、豆腐汤、粉丝汤等等,哪个味道都比饭团浓。于是,渐渐的,走过饭团摊的时候,也不会再回头去好奇了。
就这样一晃好多年过去了。
那天在朋友家翻看他的美食书,发现“台湾著名小吃饭团”几个字,马上叫起来,饭团?明明是我们江南的嘛,怎么跑到台湾去著名了?他说:我们台湾早就有饭团了,是从日本过来的,怎么变成你们江南的了?!我翻开食谱一看,基本上就是江南饭团,只不过捏得更漂亮更精致一点罢了。唯一不同的是,台湾的饭团用的是一般的米,而不是糯米。因为他们是做为午餐的便当带的,所以里面的内容更丰富:可以夹任何你可以想到的东西,比如火腿肠三文鱼肉松鱼松甚至萝卜咸菜条等等,然后包起来,切成寿司般大小,放在饭盒里,看起来真是可爱呢。
这样一看,好像饭团真的是从日本来的呢。
朋友说,不仅可以用新煮的饭,甚至剩饭都可以做。很多台湾主妇就是把剩饭整理一下,变成饭团,带给孩子上学校,有饭有菜还可以不用筷子直接用手行动,哪个孩子不喜欢啊。
看着这精致美丽的饭团,我马上想:回去以后我就做给家里那一老一少吃!
于是,我洗了米:因为我想让米粘度更大一点,所以在一般的米里加了一些糯米。然后放在电饭锅里煮。煮熟了之后,把锅盖打开,把饭翻一下,让热气充分散开——这样好包,不烫手。然后把一张保鲜膜摊开,把米饭摊在保鲜膜上,然后撒上一层鱼松,加上一根咸萝卜条一根鱼肉肠,然后把饭团裹起来,把里面的内容都包在饭团里,这样就可以吃了。非常简单呢。
还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加上紫菜、鸡蛋什么的,或者加上三文鱼(罐头),反正喜欢什么包什么好了。要想好看,就切成段,如果在自己家里吃,那就抓起来吃好了,连菜都不用烧了。
那天晚上,皆大欢喜,那一老一少吃得不亦乐乎,再也没有人敢提意见了。
很简单的饭团,我们把它发扬光大,变成一千个饭团一千个样,大人小孩都会喜欢。如果会创新,说不定也可以发扬光大到街头上去,变成日式饭团,保证钱钱滚滚来呢。
记得发财的时候,看见路过你饭团铺子的流浪小猫小狗,给它们吃几个,它们会守护你呢。还有你的饭团。
(照片是从网络上搜寻来的——跟我做的比较像,因为当初只顾吃没顾照相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