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旅行/见闻南半球上看东西 |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12、新西兰华人老人的生活
我的一个朋友是专门研究新西兰华人老人问题的,她告诉我说,在新西兰的华人老人当中有百分之三十的老人患有忧郁症。新西兰是个福利国家,按道理说,子女把老人接到新西兰来,享受新西兰的医疗卫生和各种福利待遇,不愁最基本的吃喝,他们应该高兴才对,但为什么华人老人患忧郁症的比例如此高呢?
首先,语言不通,不会开车,行动不便。虽然很多华人老人到了新西兰马上就到语言学校学习,但由于年纪太大,忘性也大,再加上他们就读的语言学校大多是华人办的,华人老师教,实际效果怎么,不用想都知道。语言不通,看到洋人就害怕,更谈不上交流,内心的胆怯是造成忧郁症的原因之一。
新西兰的公共交通设施比较薄弱,所以自己会开车是最基本的条件,要不然就得靠两条腿走路了,哪怕再远也得自己走。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华人老人提着袋子,从华人超市买菜回来,走在车水马龙的路边,一步一顿,很辛苦的样子。这基本上可以说是本地的一个风景,因为其他国家的人很少提着购物袋在街上走路的。
如果从国内带来了自行车,当然可以骑,但新西兰规定,自行车不能在人行道上骑,只能在马路的边缘,还必须戴安全帽。于是华人老人戴着国内工地上的安全帽,在人行道上骑车——因为他们的车不是赛车,他们也不敢在马路的边缘骑——而龙头上挂着买来的菜,车后架上夹着免费的华人报纸,这又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不会开车,不会说英文,就好像哑巴和瘸子,华人老人心里能好受吗?那么,他们的孩子到哪里去了?他们不会帮助他们吗?
这是第二个问题。到了国外来还要分居。这里的分居是指跟儿女分居。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把父母接来的子女都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按道理来说,既然把父母接来了,当然要和父母住在一起,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为了减轻经济压力。老两口离开子女到外面去租房子,这样他们可以向新西兰政府申请住房补贴,还可以申请其他福利。有的家庭甚至分成好几块,统统都到外面租房,这样合计起来的福利就比集中住在一起多了很多。
第二,子女把老人接来以后,自己又到了澳洲或其他国家去了,于是把老人留在了新西兰。如果是老两口,而且身体还好的话,就租房子;如果身体不好,就到养老院——新西兰的养老院是免费的,只要没有人照顾,国家会替你出钱照顾你。这样的老人,事事都要自己操心,而且是在别人的国家里,感觉当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还有一种情况也非常普遍,就是老人跟子女包括儿媳或女婿关系不好,被赶出家门,自己到外面租房子。有一对来自江苏的老人,就是因为跟儿媳关系不好——很多情况下,老人是因为当初为了照顾小孩子才被接来,现在孩子大了,不需要他们了,就发生了矛盾——被儿媳赶出家门,最后反被儿媳告说是非法入住。老人谈起这事,泪眼汪汪,但也无可奈何。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去,他们马上回答:回去?生病了怎么办?来新西兰的华人老人,很多都是来自农村或下岗工人,国内生活本来就没有保障,千方百计跟子女到新西兰来,说什么都要留下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第三个问题,华人老人的社交圈子非常小,通过上英文班认识的其他华人老人就成了朋友,但平时来往不方便,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或者通过其他华人社团组织的活动来碰头,这跟国内的情况太不一样了,所以寂寞也是在所难免的了。这里的各种华人社团包括宗教的和非宗教的,都会为华人老人举行各种活动,于是这样的的活动就成了老人唯一的乐趣了。
第四个问题,经济问题。虽然老人可以享受新西兰政府的福利待遇,但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必须65岁以上;第二,最后10年必须住在新西兰。这样,即使到了65岁,但你没有在新西兰住满10年,就不能享受政府的福利。于是,华人老人为了生活,只好到华人办的语言学校去读书了,而学费和生活费用都是向新西兰政府借——而何时偿还,则遥遥无期。这样一年读到头,只在圣诞节那两周放假,其他时间都在读英文,因为一旦不读了,生活就发生困难。
很多老人到了新西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去上学,而子女为他们办的第一件事情也就是为他们联系语言学校。为生活而读书,而不是为快乐而读书,很多华人老人几年学下来,还是不会开口说简单的英文。有些老人为了补贴生活,每周一次倒垃圾的时候,必定拖个蛇皮袋,挨家挨户翻拣易拉罐,就为卖几分钱——我还没有看过其他种族的人拣易拉罐,因为这种易拉罐一般情况下都是送到回收站的——而华人老人自己在花园里种菜也不足为奇了。
那些幸运的有孝顺子女的老人,也不是完全没有痛苦的,寂寞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孩子每天都要上班,家里只剩下他们老两口,想到哪里都不方便,只有等孩子回来。但孩子回来还有自己的事情,又顾及不到他们。如果老两口当中先走了一个,那就更孤独了。没有人说话,周围又安静得可怕。所以如果这时候有人去拜访,那就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了,可以拉着你的手说个不停。
如果说华人是生活在边缘社会的人群,那么华人老人更是边缘中的边缘。他们在这里能享受的,就是这里的福利和空气,但他们也必须承受孤独和寂寞以及捉襟见肘的困苦。与年轻人还不一样的是,他们没有未来,他们只能跟着子女跑,如果子女不要他们了,他们也只能听任现实。而他们的内心的痛苦,是不会对国内的朋友说的,因为他们的朋友都知道,也羡慕他们能跟着子女到国外享福来了。这就是为什么有好些华人老人回了国,最终又来回到新西兰的原因。面子问题也是他们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吧。
谈到新西兰的华人老人问题,有朋友对我说,那是因为来新西兰的华人素质都太低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问题的所在,或是其他侨居在其他国家的华人老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