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西兰大头一家
新西兰大头一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4,023
  • 关注人气:85,8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被动为主动

(2007-10-03 12:17:01)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育儿/亲子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写给年轻的妈妈和未来的妈妈
 

27、变被动为主动

 

我有时候想,也许我们做父母的本身对主动竞争,对比赛、对荣誉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可能会影响到儿子,但一直不太明确这样的影响对儿子的未来会不会带来坏处。

 

记得我自己小时候,父母虽然不要求我事事要第一,但至少不要落在全班之后。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到全班最好,中上就很满足了,一想到后面还有好多人比自己差,那心就放松了。这样的不求上进的懒散心理,一直到现在。我知道一个人的秉性是无法改变的了,但想到这样的秉性会影响到我的儿子,心里还是有点想法的,尤其是儿子明明可以做到第一的时候。

 

那天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一华人孩子参加新西兰钢琴比赛,获得了大奖。我转念一想:我儿子虽然弹了那么多年的钢琴,却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甚至考级也只考了一次,就再没有继续考了。现在儿子钢琴弹得的确不错,如果让他也去报名参加钢琴比赛,兴许能获得个什么奖项呢。这样一想,我马上对儿子说,下次有比赛你也去参加吧。没有想到儿子反应激烈:我不喜欢参加比赛,你们不是一直不喜欢比赛不喜欢竞争吗?为什么现在要我去参加比赛呢?当时我很吃惊,他父亲也很吃惊。吃惊的是他的反应如此激烈。

 

后来他父亲对我说,我们平时对比赛对竞争的态度,肯定影响到了他。淡薄名誉固然好,但如果以淡薄名誉为理由,反对一切比赛一切竞争,我不知道这对他的将来有没有好处,毕竟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想是这样想,但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对儿子说。

 

事情也凑巧。不久,儿子从前的同学来找他,她要参加奥克兰青少年音乐比赛,希望儿子能作为她的小提琴的钢琴伴奏。儿子从小就乐于助人,一口答应。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来自中国家庭的女孩,已经参加过许多各种类型的比赛了,除了小提琴还有乒乓球游泳等等,并且获得过好成绩。而同为中国家庭出来的我的儿子,却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除了学校组织的比赛,这让那女孩的家长很奇怪。

 

儿子顺利地为那女孩进行了钢琴伴奏,而在场做伴奏的全是老师,只有他一人是个13岁的孩子。后来那女孩获得了金奖,儿子也为她高兴。当然她的父母更高兴。马上邀请儿子继续为这女孩伴奏,参加一个音乐奖学金的比赛。我知道她的父母原先是准备请一个钢琴老师来伴奏的,后来可能发现儿子伴奏得比他们想象的要好,所以临时决定请我儿子继续做伴奏。

 

这件事情本来没有什么,但没有想到对儿子的影响却非常大。他告诉我说,我决定以后也参加这样的比赛了!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变得这样快。他说:因为现场的气氛很吸引我,尤其是颁布奖项的时候,心都要跳出来了。虽然这次不是自己比赛,但一听到金奖的名字跟我有关系——虽然只是伴奏——但我还是激动得很。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儿子有这样的想法,我自然高兴。比赛不是目的,能够发现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后来第二次奖学金比赛我也去看了。那时候儿子坐在我旁边,认真地观摩其他人的比赛,尤其是钢琴比赛,然后问我,我的程度比他们怎么样?我可以比弹得比他们好吗?我说,一山要比一山高,强中更有强中手,你不出来看,是不知道外面有多少高手呢。

 

还是跟上次一样,作为伴奏的全是老师,只有他是孩子。我看他上场后很从容镇定,想,虽然这次比赛跟他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比赛的那种感觉和经验都是非常有用的。

 

我没有想到,这两次很偶然的“旁观”比赛,对他的影响如此之大。他开始自己复习钢琴曲子,练指法,听钢琴大师的曲子,他已经在为明年的比赛做准备了。

 

本来以为很难说服的事情,却如此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强制他,让他去参加比赛,他肯定会不情不愿,还会跟我闹矛盾。也许他表面上会最终顺从我的意见去做,但他绝不会主动投入热情去做的。这样强制的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

 

只有他自己主动要求去做的事情,才会投入热情,效果才会更好。也就是说,我们做家长的必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寻找你期望的目的,而不是强制地让他按照你设定的目标去做。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儿子马上要上高二了,新西兰这里一般10年级就会让孩子确定今后的目标,或考大学,或读技术,然后具体分科。学校会按照孩子确定的目标为他们设置选修课程——这样的选修课程都是跟大学的相关专业有联系的。

 

那天儿子拿了学校的调查表回来,也没有具体跟我们怎么商量,就填上了他准备将来上大学要读的专业:第一是建筑,第二是英国文学;第三是历史——他说他想读军事历史。以前他是把英国文学排在第一位的,建筑是他小时候的志愿,很早就放弃了,但没有想到,他今天重新捡了回来,并放在了第一位。我问他,是否真的这样决定了?他说,是的,因为建筑艺术包括了文学艺术历史,图画老师也说我的空间想象力很丰富,所以我选择建筑作为我今后的专业。说实在的,这其实也是我们当初希望他选择的专业。可是从前他并不想听从我们的主张,他认为写小说读英文读历史就是他的未来。他的转变在于他自己认识到,不能太单纯的追求一个狭小的目标,有一个综合性的可适用的目标在未来的社会里会更有实际的效用。但如果我们当初就强制他去读建筑,而不给他时间去考虑去抉择,那他今天一定不会主动去选建筑来作为自己的今后大学的专业的。

 

他现在自己决定选修课程,因为他喜欢法语,而法语课程跟他的(建筑)绘画课程不可以同时选择,所以他自己去学校办公室要求协调。从这点来说,我觉得他已经长大了。

 

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孩子轻松父母也轻松。关键的是不要操之过急,要给孩子时间,而在这等待的时间中,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影响。这样孩子会认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