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半球上看“东西”: 国货在新西兰

(2007-09-19 16:14:42)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旅行/见闻

南半球上看东西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南半球上看“东西”

13、国货在新西兰

 

从前在国内的时候,我是最喜欢到出口转内销的专卖店里去买衣服的了。因为那些衣服无论是从做工到样式都要比市场上的服装要好的多,之所以转内销是因为号码不全或样品或有点瑕疵的。即使这样的,出口转内销的服装还是非常吸引我。况且,那些别具一格的样式和纯棉布的质地,都是我所喜欢的,而价钱也不贵,更重要的是,每款相同的服装只有几件甚至只有一件。那时候我所在的城市是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城市,服装出口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最大的出口项目。这样一来,各种出口转内销的服装店就有好几家,于是到这样的服装店里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服装是我业余生活中一项有意思的事情。出口转内销的定义,就是新颖的款式和讲究的做工。

 

扩大到其他出口产品中,那就是可以出口的东西一定是最好最好的,连转内销的都这样好,更何况出口的呢?这是我来到新西兰之前对出口产品的第一个认识。

 

因为在国内很少看到真正地道的外国货,即使有那也是品质高尚但价格也高尚的东西,一般市民是买不起的。所以,我想,我国的产品在国外也一定是品质高尚但价格也是高尚的东西。这是我来到新西兰之前的对出口产品的第二个认识。

 

但来到新西兰之后,才发现,国货——主要是服装鞋子玩具塑料制品厨房用品家电家具和各种工具——在这里遍地都是:超级市场上的物品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新西兰最著名的仓储式大型连锁超级市场“the warehouse”销售的基本上都是国货。而其他鞋店电脑商店工具店也有很多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人回国想带一些礼物回去,找来找去找的还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虽然是进口产品,但品质却不见得高尚而价钱却绝对大众化——这是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没有想到的——这也是中国制造可以遍布新西兰的原因吧。在奥克兰毛利和岛民居住的地区,很多中国人在那里做小生意,卖的都是廉价的中国制造——百货。而新西兰的‘1、2、3’元店里,都是中国的小商品,质量差得无与伦比。

 

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很喜欢国货的,因为有原来的观念做垫底,当然更重要的是,那价钱非常平民。后来发现,我喜欢的国货除了价钱让我喜欢之外,国货本身的质量却叫人失望。以前我是在服装上认识出口转内销的,从没有接触过出口转内销的其他产品,所以并不知道其内在实质如何。

 

首先是鞋子。购买中国制造的鞋子,要特别拣选,一双一双捏过去,往往十双里面就可以挑出一双可以穿长一点时间的鞋子。这也是经验之谈了。原来我买鞋子是不检查的,只要穿的合适就可以。后来有一次给儿子买鞋子,是在一个大型鞋子超市买的,花了20多元纽币——折合人民币130多元,结果才穿了一周就鞋底和鞋面分了家。在新西兰买东西有一个好处,出现问题或不满意的可以随便退,但我把收据丢了,所以也没有办法退换。这个教训让我知道了国货有时候并不可以相信。后来再买鞋子的时候,我就耐心地一双一双捏过去,看看接缝处胶接处有没有问题。还真的被我捏出了一些问题鞋子。有一次买鞋子,看看样式还可以,号码也对,就开始挑选,这一挑选,就挑出了很多问题,大部分是脱胶,只要稍微用力就可以把胶处分开来。我不知道这样的鞋子是怎么出口的?虽然要花点时间,但经过我手捏过的鞋子基本上可以穿一年了。而收据,我是不会再随便丢的,我已经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退过许多东西。所有大型超级市场都有顾客服务部,顾客可以随便退货或退钱。像“the warehouse”这样的大型超级市场,退货几率是比较高的,几乎随时都可以看到有人在那里退货。说老实话,作为一个中国人退自己国家不争气的产品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然后是厨房用品。中国是个陶瓷大国,但出口到国外来的陶瓷用品却似乎还不如国内的陶瓷,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这里销售的中国陶瓷——我主要说的碗盘——非常厚实,端在手里沉甸甸的,但都用不长,一段时间以后,那盘子就会裂开来,而杯子的把手也会在某一天突然断裂。我曾经买过四件套的碗盘杯,现在都已经不全了。记得我从前在国内的时候,那碗盘的寿命只有在摔坏的时候才告结束,而有好些碗盘都跟着我好多年还好好的。更有趣的是,我在这里买的一个玻璃花瓶——15纽币,相当于人民币90元,有一天早上突然无声无息地断成了两截。现在我买的是英国制造的碗盘,使用期就长多了。

 

服装、毛巾和包包。可以说,新西兰人民中很大一部分穿的是中国制造的服装,因为便宜。也因为便宜,所以不要讲究太多了。穿过几次脱了线或褪了色,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扣子,那买回来之后一定要一个一个重新钉过。这里的学校制服也大多是中国制造,我儿子的衬衫上的扣子现在已经没有几个是原来的。不过说实在的,中国制造的服装其实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都是一些小问题,比如缝纫走了线,扣子顶不牢等等,但就是因为这些小问题就导致价格和档次都上不去,以至于中国制造成了低档货的代名词。前一段时间在新西兰电视台上播出这样一件事情,说是两个新西兰的孩子穿了中国制造的童装,因为靠近了取暖器而引起燃烧,结果造成烧伤。这对中国制造的服装在新西兰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后来调查表明,中国童装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强调,要洗过之后才可以上身,而且穿的时候不要靠近火炉。我个人对中国服装没有异议,只是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但有些纺织品,比如毛巾就不太好了,那些毛巾都会褪色,尤其是那些印染漂亮的深颜色的要洗过好几回才能正式使用到脸上身体上,否则就容易变成大花脸并对身体造成伤害。说到包包,我有一个当地朋友,有一天背着一个黑色的包包来上课,结果上完课她收拾她的包包时,就听见刺啦一声,那黑色的包包就沿着边缘脱了线。朋友摇摇头:made in china。最后她只好捧着包包回去了。当然我希望这是极少数现象,但从朋友的口气中,我发现中国制造的确不是好质量的表示,这种现象我遇到了不止一次。好些当地人说到品质差的东西时,都会意味深长地说:made in china!

 

我看最有问题的是工具,包括花园里用的和建筑或木工上用的。我曾经买过一把中国制造的铁锹,还没有用过,那商标还贴在上面。有一天,两个洋人工人要检查我家的下水道,他们没有带铁锹,就问我借,我就把那把刚买的铁锹借给了他们。不一会,他们就走了。我还以为他们干完了,跑过去一看,我的铁锹把柄沿着铁锹接口处断掉了,而断在铁锹接口处的木头也拿不出来,也就是说,这把铁锹完蛋了。当时我很生气,生气的是他们力气太大,也生气这把新铁锹怎么这么不争气。他们很快就回来了,把新买的一把英国制造的铁锹还给了我。这是一把保质期10年的铁锹。质量是不用说的了,我们用了这么长时间那把柄都没有断。说老实话,他们还给我英国制造的铁锹,虽然没有明说中国制造的太烂,但我却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道歉后面的意思来。前一段时间,我们做Deck和栅栏,购买了许多工具,比如钻枪电锯电刨什么的,其实这些工具用在家庭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用在工地上,那不出几天就会报销。所以,店员们会先问我们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用在比较大一点的工程上,他们就会建议买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当然会贵很多,但使用是有保证的。我们买的这些工具,用在家庭上而且不是经常用还是可以的,但问题出在那些中国制造的钻头和锯子上。那钻头和锯子很快就会断掉,好像是那些钢铁都掺了豆腐渣。所以店员们推荐我们买其他国家生产的钻头和锯子,结果,一把锯子一支钻头用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断。我觉得,既然出口到外国来,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产品不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呢?质量好一些,哪怕价格贵一点,大家也是愿意接受的。谁都不愿意买一些便宜的但一用就坏的东西,这也是花钱买的啊。

 

还有一些DIY的家具,经常螺口对不上,或少一个螺丝。最搞笑的是我有一次买了两个中国制造的木制小推车,是那种可以种花的木制小推车。但买回来以后,才发现根本装不上去,螺口对不上,而那木质也差,一用力就裂开来。后来我发现超级市场里有很多这样的退货,看来装不上的不止我一个人。

 

我曾经给儿子买过一个中国制造的滑板车,骑了不久那螺丝就掉了好几个,幸好发现得早,否则他骑到下坡的时候很可能会造成事故。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东西竟然能出口,难道不知道小孩子骑这样的滑板车容易出危险吗?

 

还有狗链子。我买过几条中国制造的狗链子,好几条都在接口处断掉,有时候才买的链子,带花花出去散步的时候,一下就断掉了,花花一看没有链子牵着,高兴地到处撒欢。幸好那时候没有其他人路过,否则花花高兴地扑到人家身上的话就麻烦了。现在我买了一条新西兰产的链子,用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断。

 

不过,中国制造的家用电器还是不错的,电脑和电视机都挺好,价格也便宜。

 

虽然是同一种类的东西,但在日本人开的店和韩国人开的店里卖,却价格很高。我经常到日本人开的店里去买东西,大到服装小到小摆设小日用品,质量真的很好,细节处都挑不出毛病来。只是翻开标签,却发现也是中国制造,只不过上面加注了“日本某某株式会社”,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民也可以制造出细致精美的东西来,只是不愿意为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国家制造罢了。

 

但香港和澳门台湾制造的产品却是非常不错的,这里没有人会把这几个地方出厂的东西叫做廉价品。

 

其实并不是仅仅中国制造出劣质品,印度人民也会制造出和中国产品相媲美的劣质产品来。那一天是印度产品的销售日,看到广告上那些洋溢着印度风格的柜子和雕塑品,我就动了心。于是就跑去买。那些柜子箱子从外表上看的确不错,但打开来一看,里面粗糙得很,有些地方钉子都跑出来了,白茬子也都暴露出来。那时候我的心里是大大松了一口气:看来以后不能只说中国制造的不好了,印度制造的也很烂!有了同盟军,说话都有底气一些。

 

至于中国食品,洋人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那些从前我们非常热爱的而且价格很贵的牌子很响亮的罐头等等,都出口到了外国的华人店里,只有华人才买中国制造的罐头和其他食品。所以中国食品基本上是真正的出口转内销——转到了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的嘴巴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