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写给年轻的妈妈和未来的妈妈
12、从小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校教育是非常有限的,人生中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来自自学,所以,不要把掌握丰富的知识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学校上。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聪明并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的话,那么就请做父母的从小就开始培养他能自己寻找知识的好习惯。
儿子2岁开始会自己认字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自学的习惯。有一次他问我关于恐龙的事情,我对恐龙没有太多的了解,因为我对爬行动物比如蛇类的图片,有天生的恐惧,所以对恐龙也很害怕——但儿子不怕,他怕的是昆虫图!于是我对他说,我去给你买一套有关这方面的书,但妈妈害怕看,你必须自己去看。儿子第一次自己去寻找他需要的知识就是从这套《科文图解少年百科全书》开始的。那时候他对恐龙时代的前前后后发生的情况非常熟悉,经常给我讲解,同时对考古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我又去给他买了有关地质方面的书。后来他从地上的兴趣又转移到天上,又想探索宇宙的奥秘,于是我给他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那段时间他对大到黑洞小到量子粒子都充满好奇,每天都钻在那套丛书里,有什么新发现马上跑来向我报喜,我的很多关于宇宙和自然的知识都是他告诉我的。
后来我们特地到北京天文馆为儿子邮购了一台天文望远镜,然后儿子跟着他父亲一起调试一起观察,当我们全家第一次看到月球表面的状况时候都非常吃惊。如果没有儿子的努力和坚持,我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看到月球的模样。那时候儿子6岁。
也在那一年,儿子到上海去,跟他父亲的朋友——一群复旦博士——舌战群儒,从地上讲到天上,从宇宙讲到粒子,把那群平时巧舌如簧的博士们包括物理学博士乐得东倒西歪,那时候听儿子在饭桌上演讲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后来,他们对我先生说:你的儿子前途不可限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聪明的孩子。
其实儿子的聪明全在他的自学。他知道他需要什么,需要从哪里去找。而我们做父母的,就是给他这样的条件。当他第一次问你问题的时候,即使你知道也不必马上告诉他,你只要告诉他,到哪里去找就可以了,以后他就会养成习惯,哦,从书里可以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他不依靠你也不依靠学校和老师就能掌握他想要的知识,这对他终身都有好处。
其实当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学校的知识对他是远远不够的了。第一天他拿回学校发的课本,我才一转身的功夫他就全看完了。我问他你看懂了吗?他说:太简单了,都是小鸡小鸭春天到了什么。然后就不再去看它们了。这和我们当年的情况是一样的,课文书一下全翻完,但需要我们花整整一个学期去学它们,实在很无聊。然后我说,既然都看懂了,就不要看了,你还是看你自己喜欢的吧。后来我想,儿子后来上课东张西望被老师批评注意力不集中跟我的煽动也有很大的关系。可我也不想让他跳级,按照他的程度,让他直接上小学5、6年级都没有问题,但我不希望他和年纪相差太多的孩子在一起,他会孤独而别的大孩子也会疏远他。我们很多家长都喜欢让自己的孩子跳级,好象年纪越小读得越高越好一样,其实那些少年大学生真正成才而且快乐的有几个?大多后来都默默无闻,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童年。没有童年的人实在是不完整的人。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没有童年。再说,就是12岁上了大学又能怎么样呢?到了20岁30岁以后,你还是跟别人一样,谁还记得你曾经是个少年大学生呢?
所以即使学校老师建议,我们也不想让儿子跳级。既然知识不完全是在学校获得,那么跳级不跳级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自有自己学习的方式和习惯,这是让他终身收益的好习惯。学校是获取直接知识和学会人际交往的好地方,是他童年少年的乐园,我更觉得后者对他更为重要。当然,有些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好老师也会给他课本外的知识,这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3年前,儿子开始写他的关于欧洲中世纪的长篇小说,而所有关于中世纪的资料全是他自己去找的。他有一套自己的获取知识的方式,那就是找自己需要的看,而不是非要把一本书全看完。所以他看书特别快,一本书飞快地翻过一遍就知道哪些是可以用的。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把一本书完整地看完呢?他说:我只看我需要的,我会把我需要的记在心里,如果所有的书都看完,那需要太多的时间,对我也没有用处。为了写他的小说,他看了几百本的书,写了很多我都看不懂的小纸片——而这是他掌握知识的方式——还在网上查阅了数千条的信息。
有时候我也会把我喜欢看的书推荐给他看,比如钱钟书梁实秋曹聚仁的书,但我看他最喜欢的还是钱钟书和梁实秋。他跟我一样,喜欢看大量的杂书,只是我看的记不住,而他看的全记得住,这是年轻的好处呢。前年回国的时候他买了一本《钢琴鉴赏》,回来以后就对咱家的那台古董钢琴研究了半天,然后看到什么钢琴都能说出个道道来,把到我家来调音师都吓了一跳,说他懂得很多。其实他哪里懂得多,全是从书上看来的。
说到钢琴也是这样。从儿子离开大陆以后,就没有固定的钢琴老师教他了。来新西兰的头两年,没有弹过;第三年,开始弹了,但都是自己看从前的谱子弹,然后再回忆以前的老师是怎么教的,那时候我还可以指导他一下,但后来就不行了,我跟他的钢琴老师就学了这么多。后来他跟了两个洋人老师学钢琴,洋人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是都是你自己弹,第一个老师更有意思,自己从来不弹,只听儿子弹。这也锻炼了儿子在钢琴上面的自学能力。他除了老师给的谱子以外,还自己找喜欢的来弹。他喜欢肖邦,就去找肖邦的谱子,一页一页弹过去,很有成就感的样子。那天调音师把琴调好后叫儿子来试弹一下,儿子随手就弹了一曲,那调音师马上问:你儿子多大?他的钢琴至少到了英国皇家的7级水平,而他刚才弹的曲子正是今年8级的钢琴考试的曲子。没有人教过儿子弹这样的曲子,全是他自己弹的。
他跟他的钢琴老师更多的交流还应该在欧洲音乐史方面。他的钢琴老师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了,他今后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感情熔融到音乐里去。
我有许多朋友的孩子都学过钢琴,但到了初中之后就基本上放弃了,这是因为除了孩子本身不喜欢钢琴之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们离开了老师之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老师不可能一辈子跟着你给你曲子来弹。而我的儿子,现在根本不用每天催他弹钢琴,他自己到了那个时间就会坐到钢琴边上,弹他自己喜欢的曲子。有时候他弹完以后会沉默很长时间,那是被他自己弹的曲子感动了,包括在一旁当听众的我们。
他喜欢收集各种古典和现代的钢琴曲和交响乐,每当他写作的时候,都会放一段古典音乐来听。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从来没有教过他。
至于英文,儿子刚来新西兰的时候,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但他一年半以后就超过了他班上的所有同学;小学毕业的时候(10岁)老师给他的评语是:阅读14岁以上;拼写13岁;单词量16岁……。在新西兰的学校中,语文课是不专门教写作和阅读的,他从老师给他的课外书中,读到了乐趣。从小小的一本书开始,慢慢变成大厚书。他从不背书,也不记单词,开始的时候他的父亲还用国内学英语的老办法来教他,一下就被他否定了,他说:英语就是要用,多看多说多写多用就可以了。现在他的英语远远超过他的父亲,他写的英文小文章被老师到处赠送。去年他参加澳大利亚写作考试时,获得了他们学校唯一的一个优秀奖。其实按照写作考试的规定,他是不能获奖的,因为写作上要求,不能超过300个字,他超过了一倍;不能用长句子,他用了一系列的长句子……我问,你这样写不是不符合规定吗?他说,我认为这样写是对的,我习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但就是这样一篇不符合规定的文章获得了distinction。
在学习英语中他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没有人教他,全在他自己的琢磨中。
因为他习惯自学,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能够游刃有余。比如做西点,除了学校教的之外,他自己看书研究和改良新款式的西点;做科技小发明,他也是自己动脑筋……
在知识的道路上,你应该让你的孩子自己去走,不要给他拐杖也不要给他指出方向,让他自己去寻找知识的路比你替他找到更为重要。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只盯着孩子学校的成绩看,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培养你孩子的自学能力上,这样即使有一天他离开学校也会继续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更重要的是,他一生都将是充实的和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