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和别人比

(2007-01-27 18:43:20)
标签:

教育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写给年轻的妈妈和未来的妈妈

 

9、不要和别人比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长、缺陷和优点、缺点,孩子也是一样。我们有很多家长喜欢跟别人比较——不是比自己,是比孩子——看谁学习好,看谁证书多。因为比的不是自己,所以比起来就格外起劲,回头来要打要骂要发脾气都有发泄的对象。倒霉的最终还是孩子。最近好象这种对比都成了一股风了。

儿子刚到新西兰来的时候,英文跟不上,老师说什么都听不懂,我们也很着急。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问老师,威廉的英文是不是全班最差的?他的老师一听马上严肃起来:你不要跟其他人比,让威廉自己跟自己比,他现在比刚来的时候进步多了!老师的话虽然简短,但却让我深思:的确,我们为什么要跟别人比呢?只要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了,那就很好了。新西兰的学校从不把学生的成绩公开宣布,发成绩单的时候也是放在密封的信封里的,而且不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的隐私,是不可以拿出来大加宣扬的,这从客观上也避免了互相比较。他们甚至连谁没有做家庭作业这样的事情也不拿出来公开批评。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说有一些同学半个学期都不做家庭作业,她边说边拿出一份统计名单来看。有几个家长想看看上面有没有自己孩子的名字,老师马上说:不行,你们不能看!

孩子因为没有人跟他比较,他只负责自己的事情,所以他学习起来就没有负担。新西兰的学校每年都会参加澳大利亚举行的的各门考试,这种考试有比赛的性质,但学生全是自愿参加,老师只在考试之前发几份去年的考试试卷,让学生熟悉考题,根本就不给学生进行复习。因为学校不把这当一回事,学生也无所谓,所以考起来都很轻松。如果得到了好的名次,校长则会在学校大会上表扬,但绝不大张旗鼓。这样没有得名次的孩子也不会沮丧,家长更不会为此责骂孩子。我儿子参加过几次这样的考试,每次成绩下来,如果考得好,他会高兴;如果考得不理想,他也会自我安慰:比去年好多了。他有这样的心态,我们也很高兴。

和别人比较,如果比自己差的,就会盲目的乐观;如果比自己好的,会是怎么样的心态呢?嫉妒?愤怒?不满?总之心情好不到哪里去。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就是比较比出来的。孩子本来考试80分,良好,不错,本来想高兴一下呢,谁知道马上被父母拎出来骂:你看谁谁谁怎么考了90分?你怎么这样笨?而那个考了90分的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被父母骂:你看谁谁谁人家怎么考了100分?你怎么这样粗心?结果,大人孩子都不高兴。我觉得大人的不高兴完全是自己找的,但你们不可以让孩子不高兴,那是你们给孩子找的。我不觉得80分和90分之间有什么区别,也不觉得90分和100分有什么两样。孩子只要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就很好了,何必给他下那么多定义呢?

学校的老师也应该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要在学校里制造紧张气氛,更不要有事没有事向家长告状。学生和老师建立起敌意的关系或者冷淡的关系那是非常可怕的。很有些家长也把老师的话当金科玉律,也不管对不对,也不问问孩子,回到家来就一顿臭骂;还有些家长则是: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是好的,老师说的全是混帐话。这样两种相反的表现,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前者会仇恨老师,也仇恨父母;后者根本就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父母的形象也不怎么样。

所以,你得自己去判断,你对你的孩子了解多少,就能理解他多少。以平和的心去对待他的一切,当他有挫折的时候,你可以去帮助他;当他有进步的时候,请你一定要去表扬他,尽管他的成绩还没有达到你的要求。这是你要做的,你不要做的,就是不要去跟别人的孩子去比较!

家长表面上是在比较孩子,其实是在比较自己的虚荣心,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态。影响到孩子,他小小年纪也学会跟别人比,越比越自私,越比越虚荣,鸡肠小肚,一点都不豁达。这样的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不仅人际关系紧张,而且得忧郁症的比例相当高。

有些家长认为,如果不比,那么孩子怎么会进步?以后怎么去适应这充满竞争的社会?这是完全错误的。适应竞争的社会,首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是为什么西方国家考核人才的时候特别重视心理测试的原因,而这良好的心态,绝对不是从比较中得来的,而是做父母的从小就给予他的宽容和理解。

童年只有一次,而且非常短暂,我们虽然已经离开童年很久很久了,但童年时代的欢喜和悲伤却一直没有离开我们。多少次问自己,如果我能再回到童年,我会要求我的父母我的老师给我更多一点的理解和宽容,如果我能够要求而且他们也愿意接受的话,那么我会记得更多快乐的事情,那都是会影响我一生的快乐的事情啊。

当然,我们再也走不回去了。但你的孩子还在童年,那么请你们做父母和做老师的,放下严肃的面孔,放下心里的负担,给你的孩子一个快乐的,没有比较的童年,相信,你的孩子会感谢你一辈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清洁牙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