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烧卖
因为是南方人,所以对米饭很习惯;因为在军队里长大,所以对面食也很有兴趣。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看我的父母做面食:饺子、大饼和面条,看着看着就这么长大了。等我自己能够想吃什么做什么的时候,我也做面食了;饺子、大饼和面条。因为父母都不会(或者不爱)做馒头包子,所以我也不会做(但很爱)做馒头包子。
而现在,我到了一个离家千里万里的国度,每天最大的任务也是最有意思的任务就是喂饱两张挑剔的大嘴,回答并落实儿子每天放学回来的第一句话;老妈,晚上吃什么?为了这“吃什么?”我必须想好多点子:总是吃米饭,黄老爸有意见;总是吃面食,儿子不乐意,哈,还是我最好,米饭面食都随便!其实我还是愿意让儿子多吃面食的,瞧那些山东大汉东北小伙哪个不是肥肥壮壮的? 那都是大馒头大包子大碗面喂出来的。可惜现在我还没有学会做包子馒头,但我可以做其他的面食啊:饺子?吃过了;馄饨?昨天才吃;葱油饼?不如匹萨好;面条?讨厌!那么……烧卖怎么样?有你喜欢的米在里面,还有香菇鸡丁虾仁等等,是米和面的融汇南和北的结合,像包子又不是包子,正好适合我这不会做包子的人。
好!儿子很赞成。
于是去做。以前做的烧卖的皮都是自己擀出来的,太厚了些而且大小不均匀。有一次偶然想起用剩下的馄饨皮来做,哇,效果特好!那红红绿绿的内容都透过薄薄的皮显露出来,非常的晶莹剔透。
我是这么做的:先把糯米放到电饭锅里去煮熟,然后把切细的鸡丁(也可以用火腿肠)香菇虾仁(没有也可以)连用酱油一起倒进糯米里,再放些鸡精和色拉油,搅拌均匀。还可以放些青豆或胡萝卜丁,颜色会更加好看。然后把糯米放进馄饨皮里,四角往中间收起,形成一个包子形状,然后放到蒸笼里去蒸。大约5到10分种就可以了——看放的内容生熟的程度。
出锅的烧卖,皮都紧紧地贴在内容上,亮晶晶的,好象玉雕出来的一样,哈,光看就觉得味道不错了。这道点心非常好做,但又很隆重的样子,用来请客的话也不逊色。更好的是,烧卖的内容可以随便自己来,什么都可以放。我喜欢吃素的,所以只要放香菇和青豆就可以啦。
要注意的是,放烧卖的蒸笼里要垫一块湿布,这样蒸好的烧卖才好拿出来,否则的话会溃不成军的。如果已经粘在布上了,千万不要硬拉,只要在布的反面淋点水就可以拿下来了。这是经验之谈,有一次我就做的全是没有底的烧卖——全被那布粘光啦。
好,10分钟之后,热腾腾的烧卖出锅啦,黄老爸和拐哥哥一口一个,吃得头都不抬,非常象我家的那只叫黄黄的家伙!拐哥哥吃完了还拍拍肚皮说:老妈,还有没有?给我多留几个,明天我要带到学校里去吃!
看着没剩几个的烧卖,我突然想到了其他的问题:为什么叫烧卖而不叫米包子?是谁发明的烧卖?也许从前也有个从南方到北方或从北方到南方的人,久居他乡,忽然思想起家乡的米饭或面食,但又有些不太适应纯粹的米和面了,所以灵机一动,把米和面结合起来。用北方的面包容了南方的米,两种思绪就这么咀嚼在复杂的心里。从此,北来的风也罢,南归的雁也罢,都不在愁情之中了。因为有了烧卖。
现在,我把这想象的典故也放进了烧卖里,是不是有些意外的美丽在里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