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最美不过夕阳红,最鲜不过牡蛎汤。这可是一道滋味最鲜美的汤呢。
还是得提到小的时候——谁叫好吃的都是在那个时候呢──住在沿海的一个省会城市里,那时候菜市场的地上,到处都堆着一摊一摊的带壳牡蛎,水淋淋的,有一股浓烈的海洋特有的气息:腥咸味。每摊牡蛎的前面都坐着系着围裙的妇女同志,她们用扁型的螺丝刀把牡蛎从千奇百怪的灰壳里撬出来,然后连肉带汁的倒进旁边的一个木桶里。据说只能用木桶装,用铁桶装的话,那牡蛎就会变味了。
那些妇女同志手可真快啊,一边说着话一边就飞快地撬出牡蛎肉来,一点汁都不浪费。又据说,那牡蛎汁是最鲜的了。我最喜欢看她们干这种事情了,可以从似乎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地方找到牡蛎家的大门,然后一撬,牡蛎就要搬家了。而且那牡蛎都是成堆成堆长的,每个家都连着好几家,纵横交错曲折反复,她们还就有那本事一个不漏地一网打尽。我曾经试图在她们丢弃的牡蛎壳里找到几个漏网分子,但翻来复去手都割破了也没有找到。可见她们的本事有多大。
撬出来的牡蛎肉都放在木桶里,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卖了吗?不是,那些卖牡蛎的人才不舍得将这原汁的牡蛎卖给人家呢,他们要往里兑水,这样可以占更多的份量,卖更多的钱。至于那刚出来的原汁的牡蛎大概只是留给菜场的管理人员了吧──这样兑了水的牡蛎也就没有人说三道四了。
不过,买这样的牡蛎回去好象也没有什么,大家都习惯了,反正回去还是要把那汁倒掉的──谁知道他们往里兑的是什么水。所以,会吃的人家就买那种带壳的牡蛎,又便宜又放心,更重要的是原汁原味。
我家也买过带壳的牡蛎,但没有人能够对付得了那堆壳,连牡蛎的家门都找不到。所以要再花些钱请人来撬,还要站在一边看,防止这人把原汁给贪污了。
为什么那样强调原汁呢,那就是牡蛎的味道大部份都在这原汁里了。这样的牡蛎不用洗,可以直接放到锅里烧。
最简单也是最美味的烧法就是先烧一锅水,等水开了,把牡蛎放进去──记得连汁也要放进去──时间绝对不能长,长了就老了就抽抽了,马上就出锅,放盐,然后撒点胡椒粉和香菜,还可以放一点猪油,那汤很快就浓得象牛奶了,喝一口,哇塞!鲜得眉毛又要掉光了! 听说,那时候生完孩子的女人如果能常喝到牡蛎汤,保证大人小孩都养得白白嫩嫩。
那是真正的海洋的味道,原汁原味的大海深处的味道,只要喝过一口这样的汤,什么海鲜都不在口中了。喝这汤得趁热慢慢地喝,让牛奶似的浓汤从舌尖轻轻渗入到每个味蕾,你会感觉到你的每个味蕾从没有象今天这样绽放过;然后再轻轻抿下喉咙,那细细的美味霎那之间就慰贴了五脏六府。可惜,那时候的我可没有耐心这样细品的,只知道好喝,然后咕咚咕咚一口连肉带汤喝个干净,然后大声地说:“好喝!我还要喝!”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牡蛎成了稀罕的东西了。“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小时候留下的关于牡蛎的滋味就这样常常在记忆里被重复被放大,成为美食里最让我流连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