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菡月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称为“处暑”。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是终止的意思,表明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天结束。
处暑过后,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清凉,中午炎热,昼夜温差继续拉大。
由于处暑时节,昼夜温差加大,所以,此时,体质薄弱的人如不注意,特别容易患感冒;同时,由于人体经过一整夏的炎热侵袭,易热积体内,喜凉贪饮,夜间如果不注意盖被,很容易造成中焦脾胃受寒,而着凉腹泻,所以,要注意增强体质,慎防感冒,夜间盖好衣被,护好中焦,慎避寒凉。另外,此时已显见秋意,但燥邪仍在,秋燥伤肺阴,易出现上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发炎、扁桃体发炎及咽炎等。此外,燥热易伤及大肠,还会出现痔疮等病症,所以,要多喝水,多食用些滋阴润燥之品如秋梨、秋蜜、秋藕、银耳、百合、杏仁、莲子、白萝卜、苹果、扁豆、芹菜、菠菜、海带、山药、粳米、糯米、芝麻等,少食辛辣,以御秋燥。
由于处暑节气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也是由蔬泄趋向收敛,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是盛衰转换期,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时间也要随之调整。
虽然秋季养生,在起居方面人们都知道要早睡早起,但中医养生专家更强调在处暑节气要睡子午觉。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之际,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现代研究发现,0:00—4:00是体内各器官功能效率的最低点,中午12:00—13:00是人体交感神经最易疲劳的时候,在这两个时辰进入睡眠状态,有助于体能的恢复,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所以,建议各位博友,每晚最好在10:30上床,在11:00以前进入梦乡;中午有条件的最好睡一下觉,无条件的也要在座椅上闭眼静养15钟。
在饮食方面,处暑时节中医养生专家推荐的食材有丝瓜和百合。
详见《一年四季说养生·秋》P148—P151。(点击下图,可了解详情)

购买本书,在 当当网
下面介绍两款丝瓜、百合的食疗方:
1、番茄丝瓜:原料:番茄400克,丝瓜300克,水发黑木耳20克,精盐、白糖、素味精各
适量。
制作:(1)先将丝瓜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黑木耳泡发后洗净;番茄洗
净,用开水烫后剥皮,切成大小相等的
块。
(2)炒勺上旺火,放油烧热后投入切好的丝瓜、番茄、翻炒几下,再
加黑木耳略炒一下,加精盐、白糖调味,烧1——2分钟后,放素
味精即可。
2、南瓜炒百合
原料:鲜百合150克,金南瓜酬量。
制作:(1)金南瓜去皮,切薄片备用;
(2)锅中放油,和葱、姜,爆香后放入南瓜,再放些水,盖上盖闷
一、两分钟;
(3)然后,再放入百合快速翻炒,加上调味品即可。
注:处暑之后不建议大家再去吃凉拌食物、喝蔬果汁,除非您有病在身,需用此方法治疗。
祝大家秋季快乐!
相关阅读:
处暑时令的养生保健饮食
处暑后的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专家谈处暑时令最佳保健饮食
24节气话养生之处暑养生
处暑节气如何预防“秋燥”保健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