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话预防:打好太极拳,远离糖尿病

标签:
中国杨氏太极拳胰岛素抵抗世界糖尿病日糖化血红蛋白健康 |
分类: 转载分享 |
2010-11-14 22:39 | |||||
|
|||||
太极拳是防治糖尿病的免费良方 在众多的医疗体育运动中,中国传统的太极拳运动以其良好的降糖效果,正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广大患者争相学习的首选。 马来西亚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在完成12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浓度水平显著降低,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也证实,太极拳可以通过改善心肺功能,起到改善免疫系统的作用,这种锻炼方式,还可以通过增强葡萄糖的代谢速度,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专家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尿病患者比那些不练习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而且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较低。尤其是对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对于肥胖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在众多运动中,太极拳对血糖的控制是最直接的。 形神兼顾 获取太极精髓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我国太极拳门类、套路多样,备具特色,但运动本质却殊途同归。 慧曼老师认为,太极拳动作柔缓、连贯而圆活,其主旨在于“放大精神,恢复本能,加强自然力”,通过不断的锻炼,以获得精神和形体的统一。 太极拳既重视形,又重视神。定型讲究人体间架结构的合理、规范,运动讲究动作的连绵、折叠、起伏、挥洒。动静之间神气内敛,精神专一而放松,表达了运动是间架在时空中的延伸,定型是间架在运动过程中的凝固的人体自卫语言。只有精神内守,才能体悟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力发于髓,“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将行欲止,将止欲行”的细微之处和不求速而求缓,于和缓之中体味动静观之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