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三日游(四)
晚上,入住苏州华侨饭店。时间尚早,打车到有名的观前街和太监弄,游览夜色中的商业区,感觉和大城市的商业区,如北京的王府井、西单类似,一般般。同伴看了几件真丝纱巾,感觉颜色、价格不太理想,也没有买。
http://easyyou.com/photo/image/2007/1/28/36810/medium/___3.jpg
晚九点半,回房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晨,用过早饭,计划安排是去寒山寺浏览,可是,中途在苏州第一丝绸有限公司停下了。原来,是要参观丝绸厂。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丝绸厂,是抗日战争后中国接收的日本控制的工厂,首任中国总经理费达生女士,是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的妹妹。
苏州是清朝苏州织造所在的,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曹寅的妻弟李煦曾任苏州织造,这里曾制造出帝、后的龙袍和凤冠。


我们参观了丝绸的生产过程,如浸、缫、纺、织、染等工艺。这里出产的蚕丝被,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最后,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工厂的商场,欢迎大家购物——这恐怕是导游的真正目的!
做为纪念,我买了一条真丝纱巾。
看完这个临时增加的购物环节,我们正式开始浏览苏州。
苏州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可惜,小桥是现代的水泥桥,不是古代的石桥。

我们到了郊区的枫桥风景区。这里,保留了较多的原始风貌,如老式的石桥和古色古香的房舍。
枫桥,是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小学时,就知道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想当年,没有考上公务员的张先生,落寞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为我们流下了这一千古名诗,很有意义。据说,这首诗还被选入了日本的小学课本。那些考上公务员的,反倒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显然,对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真不是一纸试卷所能定的。
我们参观了寒山寺,看到日本友人赠送的仿制的大钟。
庙里不让照相,为表示尊重和警畏,我也没有照。
出了寺门,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在寒山寺北(枫桥大街3号),看到了一家素餐馆。

和北京的百合素食餐馆一样,这里一进门,也有赵朴初的题词,素食养生,延年益寿。确实,多样化的素食(包括谷物、豆制品、食用菌、海藻、蔬菜、水果、坚果等)同样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肉食相比,蛋白质并不缺乏,同时身体还能少摄入各种饲料添加剂(激素、抗生素等)、高脂肪、高胆固醇这些有害的物质,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而且,茹素护生,能减少杀戮,昭显爱心。
寒山寺素斋馆这里提供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古寺禅茶,还能欣赏到吴门琴韵、书画雅集。经理姓张,和北京的天厨妙香、香阳小筑、云为素食、荷塘月色、彼岸爱之素等素餐馆一样,也是一位女士。看来,开素餐馆的,基本是女士?
苏州园林甲天下,用过午餐,下午参观了世界闻名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和拙政园。
苏州园林确实很美,走时步移景换,漏窗千姿百态,回廊增大空间,亭台楼阁星罗,桥榭石宫棋布,假山玲珑剔透,更有独特的借景艺术,真是巧夺天工。下图为狮子林一角。

下面的窗子,让我想到了北京奥运场馆的水立方。不知到底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后人抄袭了古人?

拙政园的太湖石,以瘦、皱、透、漏著称,十分秀美。

听雨轩,出处是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很有意境。主人在池塘边种了几棵芭蕉,旁建轩室。雨夜里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充满了诗情画意。

苏州姑娘皮肤白皙,话语温婉,自古说的就是“吴侬软语”。连吵架都很轻柔:“呢光搭搭?”换成北京话,则是“找抽吧你!”
带我们参观园林的刘导游,用普通话介绍完景点后,还为我们用苏州话唱了两首歌,《太湖美》和《船调》,令我们大饱耳福,感觉不虚此行。
http://woman.zaobao.com/images6/living061218a.jpg
苏州张家四姐妹
苏州景美人更美,文化才子、才女不少,古有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今有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这四姐妹是姑苏人(原籍合肥),都有文才,且善昆曲,如均演过《牡丹亭·游园惊梦》等。她们分别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苏州昆山人)、语言学家周有光、作家沈从文、美籍德裔汉学家傅汉思,成就艺坛、文坛、学坛的一段段佳话。
http://www.sun0769.com/book/rwyl/W020080402372621872298.jpg
苏州地方戏剧、世界文化遗产:
昆曲 顾传玠和张元和
参观完拙政园,已经是下午5点了,我们乘车去吴国人间大酒店吃晚饭。苏州的浏览宣告结束,整个苏杭三日游也落下了帷幕。饭后,我们将到火车站乘坐Z86次列车返回北京。
如果说杭州给我的感觉是柔媚、天成,那么苏州给我的感觉就是雅致、精巧。
吃晚饭前,摄下了这次旅途最后一张照片,也是洗去铅华后的苏州典型风景:幽静水巷,粉墙黛瓦,江南人家。

再见了,江南,再见了,苏杭!
(完)
相关阅读:
盛名之下的水乡周庄漫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