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后要注意防治再喂养综合征

(2008-05-24 13:59:04)
标签:

保健

饮食

再喂养综合征

胰岛素

低血糖

汶川地震

健康

分类: 养生保健

                    http://www.bzxhw.com/content/2008-5/22/200852291642543.jpg

 

    现在,汶川地震已过去了12天,灾民绝大多数被救出,未能救出的,生还机会已微乎其微了。但在被出的人中,还不要太乐观,若注意到够,还有可能受到“再喂养综合征”的危害,甚至会由此失去性命。即:被救助的人,在获救后若大量进食,会引起再喂养综合征(RFS),易引起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这是因为,受灾后人的难于获得食物,摄入食物减少甚至中止,人体血糖下降,胰岛素分泌下降伴随胰岛素抵抗,分解代谢多于合成代谢,导致机体中磷、钾、镁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消耗。获救后人们若重新开始摄食或营养治疗,特别是摄入大量含糖物质后,胰岛素分泌恢复甚至分泌增加,胰岛素作用于机体各组织,导致血液中钾、磷、镁转移入细胞内,形成低磷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电解质代谢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症状;摄食富含糖和蛋白质的食物后,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增强还消耗维生素B1,导致维生素B1缺乏。上述因素联合作用,会损伤心脏、大脑、肝脏、肺等细胞功能,会引起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在灾后饥饿超过一周到10天后的人中,就容易发生。

 

    在过去,有经验的救助者往往在开始只给灾民喝粥,就是为了让他们有个过渡期,不使他们因进食过多身体不适应而生病或死亡现象,即民间所说的“撑死”或“胀死”。

 

  再喂养综合征(RFS)在地震之后容易发现,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逐渐增加营养素摄(输)入量,避免大吃大喝(包括口服及静脉途径)。禁止摄入含糖量多的食物与饮品,可用少糖奶制品替代;禁止大量输入葡萄糖液,可用脂肪乳剂或氨基酸制剂。从而减少糖在热量中的比例。饥饿后的营养补充应该遵循“先少后多、先慢后快、先盐后糖、多菜少饭、逐步过度”的原则,在经过一周的过渡期后,再恢复为正常的饮食量。

 

    小心,不要让地震中未去生命的人再受到再喂养综合征的伤害。

 

    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祈祷、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