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菡月
菡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784
  • 关注人气:41,5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饭量多少及肥胖与基因有关

(2007-12-30 23:34:12)
标签:

健康

肥胖

基因

饭量

运动

减肥

体形

苗条

分类: 转载分享
 
作者:Maribel Rios      期刊:《神经科学杂志》     发布时间:2007-12-29
 
    据美国的一个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都是胖子,另外有三分之一则是体重超标。体重的过多增加,是由于能量平衡的改变而诱发。吃的过多,就容易发胖。而吃的东西(饭量)多少,与某种基因有关系。来自美国Tufts大学医学院的Maribel Rios博士的研究组首次证实,一种叫做“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物质是饥饱的关键。他们的发现公布在12月26日的《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如果这种物质减少,就会失去饥饿感,吃得多。
 
    在10月29日的《国际生物信息研究和应用杂志》上,来自美国犹他州杨伯翰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说,他们发现了基因在人体肥胖症中起主要作用的新证据。
 
新发现虽然是针对具有异常高肥胖症比例的现代北美印第安人的遗传基因的研究,但研究人员认为肥胖遗传基因有可能同样存在于其他人群中。之前的研究显示,生活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索诺拉雷沙漠的北美印第安人具有较高的新陈代谢率。杨伯翰大学研究人员马克·罗和同事们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将重点放在研究对象体内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线粒体DNA变异上。
 
在研究中,他们先对200名患有肥胖症的北美印第安人的新陈代谢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患者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了新陈代谢率。然后,研究人员又利用TreeSAAP遗传软件分析了这些SNP引起的生化变化,并在107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中追踪了这些基因变异的进化选择过程。
 
研究组推测,较高的新陈代谢率可能具有进化优势。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发展中帮助他们在苛刻的食物供应环境中生存下来,但在目前的卡路里摄入过高环境中,这种较高的新陈代谢率发挥了不适当的作用,可能导致他们出现高比例的肥胖者。
 
我个人认为,不论什么人,有什么基因,吃的多少,吃的如何,我们都要多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消耗掉多余的能量,防止自己发胖。如吃的多,就要多运动。这是减肥、保持正常体形的不二法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