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述宪(安徽医科大学教授)
1998年9月,我去捷克的布拉格参加一个关于人与动物相互关系的国际学术会议,见到了创办人罗斯夫妇。他们在这项创造性工作50周之际,在这个大会上获得“终身成就奖”。现在这种形式的教育不仅在美国继续发展,而且在法国、爱尔兰和英国也建立了类似的机构。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伴侣动物在人类社会中不断变化的角色,交流有关动物对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研究成果;亲见导盲犬、助听犬和助残犬对提高盲人、聋人和轮椅人的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以及救援犬的精彩表演。欧美等国的研究表明,养狗有益于老年人的健康,使他们社会交往和运动量增加,增强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帮助慢性疾病康复,甚至有助于提高心肌梗塞后的生存率。临床研究表明,经过训练的狗还可以协助癫痫病人及早发现癫痫发作倾向,减少其伤害。经过训练的“狗医生”可以起辅助的心理治疗作用,对某些慢性病人、精神病人、弱智者和老年人有良好的效果。亚洲动物基金会培养了一些“狗医生”,经常去香港的精神病院、弱智儿童机构和老人院探视病人。今年,北京“自然之友”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在纪念世界动物日(10月4日)期间,带了3头可爱的“狗医生”去房山区一所小学特殊教育中心,探视精神障碍的儿童。这些孩子对小狗非常喜爱和依恋,连平素冷漠的孤独症患儿也对狗产生积极的反应。小狗的热情亲昵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增加与他人接触的兴趣。
与美国的一些城市和英国伦敦一样,在布拉格的大街上、公园里、校园里以及旅游胜境等的,你都可以见到男人或者女人,青年、老人甚至儿童,带着大型的、小巧的或者中等的狗;不仅在悠闲地散步、嬉戏和休憩时有狗相伴,而且有些人在行色匆匆地赶路时,狗也如影随形。由于历史的原因,布拉格的人均收入远较其他欧洲国家的城市为低,但养狗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以及对动物的爱护程度,令我印象极为深刻。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