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有感
《敬畏生命》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神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的阿尔贝特.施怀泽的重要论著之一。
20世纪西方伦理学家、阿.施怀泽不仅是一个行动的人道主义者,(自己独自到非洲的加逢地区去行医,建立个人森林疗所达半个世纪之久)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思想家。作为举世闻名的伟人,施怀泽体现了古希腊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完美结合。作为印度思想和中国思想的研究者,他又是综合东西文化的杰出代表。伟大的科学家阿尔贝特.爱因斯坦说过,在20世纪西方世界,施怀泽是惟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
施怀泽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伦理思想是:“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浩劫,使施怀泽把他的道德活动和思考的重点从个人行善转到有关当代人类命运的最重大问题:战争与和平。他坚信,个人或各民族的信念在当代具有世界史的意义。人道信念存在于所有人的心中,敬畏生命则是点燃它的火种。正是基于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内在必然性,施怀泽晚年成为保卫世界和平、反对核战争的斗士,获得了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在内的许多荣誉。
我读此书,最大的收获,便是接纳了施怀泽“敬畏生命“的伦理道德理念,及其认识方法,即:“人的意识的根本状态是:‘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我在要求生存的生命中。’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识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
其中,“生命”一词与通常的“生物”的含义相同,指包括人、动物和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现象。“敬畏”一词在德语中具有“崇敬”和“畏惧”的双重意义,表达对生命的虔敬态度。
我虽不能算得上真正有思想的人,但在我的人生体验中,确实感受到其他生命的存在对我自己的影响,对我自己生命存在的重要作用,他们(指动物)的真诚,纯真是超过人类中的世俗观念的,他们的善良及其智慧带给人类的启迪又是永久而恒远的,他们是人类的朋友,凡是心中尚存着人类的良知——同情心和恻隐之心的,都应该善待他们,对他们付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就象施怀泽的敬畏生命理论所表明的:
敬畏生命就是要扬弃生命意志的自我分裂,实现生命意志的休戚与共。生命意识的休戚与共在实践上体现为人为生命进行的一切救助活动,包括慈善行为,保护动植物、反对战争和核武器、保护环境,等等。因为敬畏生命伦理学理论内涵实质的是这样一个命题,那就是:
“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的生命”。
注: 如何购书?可点击下面的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