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菡月
菡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784
  • 关注人气:41,5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批驳打狗缺乏科学依据(续)

(2006-09-18 21:43:16)
分类: 转载分享
       专家批驳打狗缺乏科学依据(续)     
 
健康狗带毒率虚高与狂犬病事实不符(下)
 
  但是,如此重大而明显的流行病学问题,还没有引起政府的注意,深入加以研究。这些莫名其妙的数字一直被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些业务负责人经常引用,作为指导工作的根据,并且通过网络、报刊或广播电视在业内人士和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搞得“健康狗也带狂犬病毒”妇孺皆知,可怕得很。前几年,北京疾病控制中心一位主管医生在《健康报》上回答3位对狂犬病焦虑的读者说:人被健康的犬咬伤后,也可发生狂犬病是肯定的。并且还说“接种过狂犬疫苗的犬也有4%带有病毒。”现在,有人觉得上面的“带毒率”太高,似乎不能自圆其说,前不久在央视新闻频道的一个专题节目中,主持人又引用一个据说是官方的数字,“健康狗有2%-6%带狂犬病毒”。这些危言耸听的说法,只会引起大众的恐慌。

  1972年,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首先在地方性高发疫区外观健康的狗中分离出狂犬病毒。1984年,已故著名美国病毒学流行病学家罗伯特·肖普在书中针对这个发现说,“这种现象可能并不常见”。印度是狂犬病的高发地区,发病人数约占世界总数的60%,那里也曾有个别的健康狗带毒的报告,但同时有一篇在疫区大量健康狗调查结果为阴性的研究报告。印度昌迪加尔的一位兽医C.B.辛格在文章中说:“推测每个狗带有狂犬病毒是错误的,狗的带毒状态尚无令人信服的证据。”有些专家认为,非洲可能存在一种致病性较弱的基因型1型狂犬病毒,而亚洲和美洲没有这型病毒。因此《狂犬病防治手册》所说的“在世界各狂犬病流行的国家中,普遍存在着不显症状的带毒现象”,是没有根据的。

  我检阅过国外近40年来狂犬病的绝大部分的重要文献,发现我国惊人的“健康犬带毒率”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在2001年参加国际亚洲狂犬病防制研讨会时,曾与好几位研究狂犬病的英美学者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大都对“高健康犬带毒率”持否定态度。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狂犬病科主任鲁普雷希特博士曾在从尼日利亚疫区的外观健康狗中分离到狂犬病毒,但他对我说:“在狗狂犬病高发的地方性疫区,理论上可能有‘带毒状态’的狗存在,但这个现象的流行病学意义是有疑问的,人们并不认为它对维持狗狂犬病的传播有重要性。在北美或南美不曾有过人的狂犬病与狗的带毒状态有关,同样在其他狂犬病地方性疫区,如菲律宾,也不曾发生由健康带毒的狗传染给人的例子。虽然狗的健康带毒在学术上有意义,但与狂犬病的持续存在、预防和控制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我国的“健康犬带毒率”奇高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以为,很可能出在那些“测毒”的技术上。

  最近,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狂犬病的专家玛丽·瓦列尔(Mary Warren)教授在答复我的信中说:“我同意你的观点,即使狗确实存在持续的或慢性狂犬病毒感染(即“健康带毒”——本文作者),除了中国,所有的证据都表明那是非常罕见的。”假如狗真的普遍存在带毒现象,而且连免疫接种过的狗也带毒的话,那欧美等国业已通过疫苗接种和狗的检疫,已经控制或消灭了狗和人的狂犬病的成就不大可能达到,何况那里还有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流行。

  那么,我国的“健康犬带毒率”奇高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以为,很可能出在那些“测毒”的技术上。凡是有实验工作经验的人都深知,如果试剂质量不高、操作疏忽或判断结果缺少经验,血清学试验极易产生假阳性(即试验本是阴性,却观察到“阳性”)。而脑标本印片荧光抗体法检查病毒抗原的技术,尤其容易产生假阳性,所以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所编写的两本狂犬病实验室技术手册中,不厌其烦地指出各种可能假阳性的因素,要求加以防止。我国的实验室条件较差不完全在于设备,而人员的基础、经验和责任心更待提高。

  我国疾病控制中心一位狂犬病专业人员,在美国CDC出版的《新出现的传染病(问题)》杂志上发表的《中国的狂犬病》一文中也承认:“健康的带毒狗业已发现,在一项广西、贵州和江苏所收集的248个健康狗脑标本的研究中,25个(10%)发现狂犬病毒抗原。这些发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我认为后面这一句话十分重要,可惜在国内的文章里从来没有见过。上述的调查都是血清学试验的结果,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没有病毒分离来证明,是相当草率的。在病毒分离中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时,也要排除假阳性的可能性。今后在证明“健康犬带毒率”的研究中,应当外加已知的阴性和阳性的标本作为对照(不是试验本身的对照),采用双盲设计,盲底置于观点中立的权威机构,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更有奇者,江苏盐城市的一项健康人“隐性感染”的调查称:曾被狗猫咬伤的人中,近五分之一有狂犬病毒的抗体;与宠物密切接触的人中,四分之一有抗体,作者明确地说:这是由于狗猫“使人感染了狂犬病毒,而体内产生了抗狂犬病毒抗体”。在专业杂志上,这类荒唐的“调查结果”还有不少,都是业务人员水平较差,滥做粗糙的试验惹出来的“洋相”。

  绝大多数患狂犬病的狗在发病的同时,或在明显症状出现前3-4天唾液排出病毒,个别可能在发病前7-10天,这时狗咬人可以引起狂犬病。但这种情况不能称为“健康;带毒”。在我国的报告中,外观健康的狗引起狂犬病的比例很高,传媒也反复渲染这类例子。其实,患狂犬病的狗不一定都是常人想象的——张牙舞爪、四处出击的疯狗。这种狗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在早期表现为行为异常,像有些报道所说的原本温顺的家养狗或路上拾来的貌似温顺小狗咬人了,只是农村人对狗行为异常不重视罢了。而写文章的人,几乎都是听病家和群众说的,自己并没有亲眼见过。他们大都是在事发多少天以后才去调查或采访的,狗早已被处死了;或者根本没有去过,只是道听途说。

  虽然我国的健康狗带狂犬病毒高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在农村特别是狂犬病流行区,被外观健康的狗咬伤,仍然是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按预防狂犬病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多年没有发生过狂犬病的城市,如果被自家养的健康狗咬了,这狗接种过疫苗,没有被可疑的狗咬过,又是因为受到激惹(事出有因)才咬人的,那就不必惊慌失措。所以,美国每年有上百万人被动物咬伤,但按暴露后治疗的大约只有3万人。任何动物的咬伤(包括人咬伤),都是严重的临床问题,特别是伤口较大较深者,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防治各种感染。医生的责任是根据不同动物的咬伤背景,做出诊断,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处理。

  (作者祖述宪系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