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命教育 |
“和谐发展的人”即人的人格完善是人素质形成和表现的基础和核心。在这方面,家庭教育是人的素质形成的第一环节,要使孩子爱自己的亲人。在人素质形成的第二环节——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功能是进一步使人格完善。这是一个人近乎一生的完善过程,要使学生心地善良,关爱动物,尊重生命,对弱者具有恻隐之心。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所承担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说到情感教育,内容殊为广泛。但最显为人知的就是“善”的教育。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懂得“性善”,就会喜欢高尚的道德。习善是明智上策,习恶是愚味下策,这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规律。故曰:“惟上智下愚不移。”孔子的“人性本善”,显示出他对人类的高度信任。他认为每个人的都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教化、引导、良好的社会影响而改变的,通过教育,使之成为良民或仁人君子,造福社会。孔子的一生言行著述,“性本善”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始终的。孔子就能以性善为出发点,奏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之音,引导人类走向世界大同之路。
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情感教育”这一环节中,如若能加入“善”的教育,让“仁爱本性,博爱万物”的思想理念从小扎根于学生的心田,叩击情感教育的琴弦,让所有的学生心中都萦绕着善良、博爱之音,充盈着丰富的情感之韵,奏响给人类带来光明、欢乐的颂歌,那将是人类获得救赎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