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2005-11-23 12:31:22)
分类: 生命教育
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据报载,四个孩子,因与邻居发生争吵,遂拿刀找邻居行凶。在没找到邻家主人的情况下,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孩,便挥刀奔向邻居的狗狗。可怜那只有约半岁的狗狗,脸上连挨三刀,顿时血肉模糊。(详情请见2005629日《新 报》)

  这种事情竟发生在首都北京——一个敞开怀抱,笑迎世界八方来客的国际大都市,除了说明我国法律在《动物福利法》立法方面的空白之外,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方面的欠缺,也是不容忽视的。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即把生命是什么、我们对生命应该怎样看待等等,放到教育的课程中去,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

  在国外,“生命教育”是贯彻终生的,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社会,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为他(她)饲养一些小动物,以便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而国内,“生命教育”的概念虽正在逐渐被教育界接受,但一系列伤害生命的恶性事件却在不断发生:

  被免试推荐的准研究生用硫酸泼动物园中的黑熊;

  大学生将小狗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几个中学生为了取乐,将猫从高高的楼上重重的抛下……

  一个小学生,因母亲没满足他的要求,便将酒精泼在家里的猫身上,点火将猫活活烧死……

  报纸、电视台也报道过多起类似的伤害伴侣动物的事件。

  这一系列的媒体报道,似乎是在提醒我们教育界有关人士,面对接连发生的蔑视生命的种种事件,我们的“生命教育”是否有些欠缺?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及一切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值得欣慰的是: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理念已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并把与此有关的知识和内容编入了小学科学课本中。但把“爱护动、植物”的内涵上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笔者认为并不容乐观,因而更为迫切。

  关于爱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小让学生懂得尊重动物的生命,尊重大自然的规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长大才能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生,以开阔的视野去认识人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进而唤起他们珍爱生命、造福人类的目的。

  20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医生史怀泽在他的著名论著《敬畏生命》一书里曾写到,“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生命”。他还说:“人连对动物、植物的生命都要敬畏,难道能不敬畏人的生命吗?”

  这些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从小就不懂得敬畏动物生命的人,他长大后也就不会敬畏人的生命。科学家从科学的角度也对此进行了证实:那些小时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身上都有暴力倾向。正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大学生马加爵会举刀挥向同寝室的同学,以及身边一些动辄轻生的少男少女们了,那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过“珍爱生命”的教育,这也包括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四名未成年的男女学生。所以,加强小学“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中央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在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快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步伐,特别是在“生命教育”方面的欠缺,应努力弥补。要使孩子从小不但懂得生命世界的知识,还应学会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是一种机缘,要学会珍惜;生命是多元共存,要学会宽容;生命是一种神奇,要学会敬畏。

  世界是人与所有生命的世界,而人的行为又直接影响着这个世界。人需要的是对生命的博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恨”,那他心里装的就只有“自私”和“狭隘”了。

  伟大的文学家冰心老人曾说过这样的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园丁责任,把关爱生命的种子播撒到淡漠生命的心田里,让一颗颗用“爱”充盈起的心田,多些温暖和感动,因为这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