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西行日记(之十五)
标签:
敦煌莫高窟 |
分类: 河水东流 |
(摘自郑锡章著长篇回忆录《沧浪之水》第三部《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之八(节选)
晚上4:00,乘火车去敦煌。
去敦煌是我多年的心愿:敦煌的莫高窟、阳关古道、玉门关,一直是我的心驰神往的地方。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中国,凡是读过小学的人,谁都知道这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出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玉门关在敦煌北90公里。
凌晨6:00到敦煌。下车站一看,才知道此敦煌,不是彼敦煌。这只是敦煌车站。离敦煌市还有80公里路程。好在有“的士”等待,包车120元,也不祘太贵,座4个人,每人30元,也还合祘。
车上公路,是一路的漆黑,一路的渺无人烟,既无狗吠,也无鸡鸣。如果真有人横刀立马,我们就只能任其宰割了。
唐代诗人岑参有诗日: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8:00到敦煌市。
敦煌紧靠三危山,古称三危,位于甘肃省的最西部。春秋时称瓜州,属羌伐族所居。后到秦代,为月氏族居住。西汉初年,匈奴灭月氏,呑占此地,并以河西走廊为基地后方,不断出兵骚扰侵防中原人民和平的家园。汉武帝时,为抗击匈奴,先派张騫出使西域,又派霍去病带兵出征,终于打通河西走廊,接着于元鼑六年(前111年),设敦煌郡。
敦者,大也,煌,盛的意思。敦煌郡与东部的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
敦煌被称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西边,称为西域,包括葱岭内外附属于中央政权的诸小国家和中亚、欧洲的一些国家。从中原各地到西域去的商队,到此都要稍事停留,补充粮草,做好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准备。来自西域的胡商,也要到此休息,准备再起程赶往中原。因此,古代敦煌确是一个东西文化、经济的交流中心,“丝路明珠”也由此而起。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地带,是一被高山环绕的凹地。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地貌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绿地面积仅占41、5%,平均海拨1138米。属典型的温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雨量39、9毫米,无霜期150天,人口10万。
到敦煌市后,也没有进酒店,包了一辆“的士”,一天时间,120元,直奔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鸣沙山东麓,距敦煌市东西25公里。洞窟开凿于四世纪,十四世纪结束,前后延续约一千年。时至今日,仍完好地保存着从北魏到元朝各代492个洞窟,共塑像2415身,壁画45000余平方米,是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宝库。这些稀世珍宝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古时期人民的宗教和社会生活,尤其是在艺术创造领域,表现和弘扬了历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杰出的成就。、
相传,云游四方的乐撙和尙行至敦煌的三危山下,突然,眼前的三危山出现了万道金光,山崖上仿佛坐着一排排佛像。他断定此为神佛显灵,于是请工匠们在三危山对面的鸣沙山开凿了一个石窟。据说因洞窟凿在沙漠中最高的地方,起名为漠高窟,后来误传为莫高窟。
乐撙和尚当年看到的金光与排佛说起来也并不奇怪:不远处的三危山为玉门,系老年期山,上面寸草不见,石崖呈暗红色,而且含有礦物质,故夕阳反射,常金光闪闪,灿烂异常。乐撙开凿窟之先河,此后又有人仿效,石窟便与日增多。
自北魏开始,到唐初则天女皇,已凿窟室1000余龛,因此,莫高窟又称千佛洞。
隋王朝在三危山开了不少石窟,至今仍存有95座。大唐帝国经营西域后,给莫高窟带去了空前的辉煌。莫高窟遗存的洞窟,以唐代最多,共有213窟,几乎占全数的二分之一。而且洞窟规模、艺术成就上是空前绝后。
唐天宝十四年(77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帝国日渐衰落,莫高窟也随之失去了昔日的繁荣。
后来,吐番、西夏也在莫高窟开凿了一些石窟,但规模有限。到明代修建嘉峪关后,敦煌被放弃,莫高窟也渐渐被风沙埋没,并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莫高窟无声无息中度过了好几百年,直到1900年,才名扬海内外。
莫高窟内的造形为泥质彩塑,这是因为鸣沙山的石质较脆,不宜雕刻。塑像以位居莫高窟中心的弥勒佛最大,高达33米,而最小的仅有10厘米。佛像分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两侧为弟子、菩萨、天王、力士侍立一旁少则3尊,多则11尊。窟中雕塑与壁画融为一体。例如佛、菩萨、弟子、天王用泥塑,天龙八部和飞天龙女等则用壁画表现;或者菩萨用泥塑,顶上圆光、身上飘带则以壁画代替。壁画分佛像画、佛经故事画、民间神怪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七大类,内容多以佛本生故事和经变故事为主。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十六洞就是著名的藏经洞,出土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共达5万多件。写本中除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外,还有史籍、诗赋、小说、民间文学、地志、户籍、账册及其它,包括从晋到宋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
莫高窟是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有佛陀的庄严、菩萨的慈祥、伎乐的欢舞、民间的艰辛、历史的兴衰……在西方人看来,她是东方的卢浮宫……
莫高窟中最著名的第329窟,是初唐开凿的。这个洞窟的藻丼用淡蓝争作底色,象征天空,中昼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四周是四身飞天。她们环绕着莲花右旋飞翔,身上的长巾随风飘舞,姿态各异;藻丼外围是12身伎乐、飞天,她们手持各种不同的乐器,边飞边奏。飞天也叫香音神,佛在说法时,她们就在天上边飞边散手中的鲜花,身上带有很香的气味,飞过后香气散发在天上……
第320窟南壁净土变上方的4身飞天,是莫高窟最美丽的飞天,可以说是飞天的代表作。这4 身飞天,2 人一组,呈对称状,在对称中又变化。在右边的这一组中,前面的那一身飞天有向前飞行中身体向后,手里拿着鲜花,似在散花,又似在戏弄后面的飞天;而后面的飞天则张开双臂,聚精会神向前,似乎在追上前面的飞天。前面的飞天,双手平举,显得舒缓柔曼;后面的飞天右腿作蹬腿状,似在使劲,显得急促有力。
敦煌的飞天与西方油画中的天使不同,那些可爱的小天使身上长着翅膀,像鸟一样飞。而敦煌的飞天,只凭着几根薄薄的丝绸飘带却飞得那么轻盈自在,使人感觉到她充满着内在的力,比起长着翅膀的天使来,更富有想象力,给人们以更丰富的美的感觉,给人以更大的鼓舞。
在敦煌石窟中,除了“飞天”之外,另一个尤为出名的人物纹样装饰图案是“反弹琵琶”。
这是另一种“香音神”,是与飞天一样美妙的女子,把琵琶拿到后背反弹起来。实际上,琵琶当然不可以反弹,那只是一种想象的形象。在参观敦煌时,也经常见到这样的人物纹样。
在敦煌市中心,就有一座“反弹琵琶”的雕像,而且这是敦煌市标。在当地人的谈话中,也经常以“反弹琵琶”作为描述方向的一种参考。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