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河故城——西行日记(之五)

(2025-09-13 12:21:39)
标签:

新疆交河故城

生土建筑城市

分类: 河水东流

              交河故城——西行日记(之五)  交河故城  
       ——西行日城记(之五)


(摘自郑锡章著长篇回忆录《沧浪之水》第三部《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之八(节选)

 

新疆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古城遗址,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

交河故城——西行日记(之五)

维吾尔语称雅尔果勒阔拉,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雅儿乃孜沟30米高的悬崖平台上。故城状如柳叶形半岛。因为两条河水绕城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

史载:交河是车师前国国王的治地,当时有“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八百六十五人”,是车前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西汉元帝初元元年(前84年),交河设戊己二校尉,驻交河城屯田。魏晋时期,设交河郡。唐设交河县,一度曾为安西都护府的驻节之地。8世纪末交河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后,设交河州,属回鹘管辖。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集团的海部、都哇,发动战乱,交河古城屡屡受祸,破坏严重。明朝永乐年间(1403 1424年)该城已废。明代陈诚有诗曰:

 

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

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

 

交河故城——西行日记(之五)

交河故城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这座城市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些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现在的交河故城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古城四周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门。

交河故城——西行日记(之五)

交河故城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这一区的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建筑多是长方形院落,院落门向着街巷。从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来看当为寺院;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建筑面积约为78000平方米,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大道西区除大部分为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

城中大道两旁皆是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大体南北、东西向垂直交叉、纵横相连的街巷把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中国内地古代城市的坊、曲。这种建筑布局说明,交河故城一方面受到了中原传统城市建筑规制的影响,又独具地方特征。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在营建时,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整个古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反映出了历史上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交河故城——西行日记(之五)

交河故城的建筑形式,除了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程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在历史的舞台上至少活跃达1500年以上,期间历代政治地位虽有差异,但是一直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屯田的中心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河故城是古代车师、汉、回鹘等民族先后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纪念碑。它至今巍然屹立于吐鲁番大地,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历史、中亚文明史以及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有重大科学价值。

(未完待续)

交河故城——西行日记(之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