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日记(之一)

标签:
新疆 |
分类: 河水东流 |
——乌鲁木齐的大巴扎(2004-10)
(摘自郑锡章著长篇回忆录《沧浪之水》第三部《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之八(节选)
12月16日
从西藏回来后,就一直想到新疆去看一看。因学校需要外向发展,需要与外面联合办学,给我提供了此次成行的机会。
新疆全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不去,就是走遍了全国,也只是走了六分之五的地方。
新疆是我国西北部的边陲地区,古称“西域”。很早以来,西域就同内地有密切联系。公元前101年,西汉朝廷就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设置西域都护。而担当首任都护的竟是我的本家,浙江绍兴人郑吉。
第二个与新疆有关的历史人物是林则徐。1840年10月3日,道光帝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1841年5月初,又令林则徐以四品卿衔去浙江随营效力。但不久,昏庸的道光帝以奕山诗的广东方面的军事失败归罪为林则徐“废弛营务”,随即下令将其革去四品卿衔,遣戌伊犁。
林则徐1842年3月到洛阳,4月到西安,在这里得病。病愈之后,7月从西安出发,11月才到达伊犁。
这一年林则徐五十八岁。过嘉峪关时,林则徐写下了《出嘉峪关感赋》,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人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有趣的是林则徐也与郑家有缘。1798年,林则徐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的先生是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先生。鳌峰书院是福建当时的最高学府,入读书院者皆非泛泛之辈。院长郑光策是出名的敢于蔑视和珅、刚直不阿的教育家。在郑光策指导之下,林则徐专心向学,写有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将诸子百家一同兼收。
同年,林则徐与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之女郑淑卿订婚。以当时来说,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下嫁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见的事情。
与新疆有关的第三个历史人物是左宗棠。史载,1865年初,处在西部边陲的浩罕国派军官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先后侵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乌什等城。随后,阿古柏又用两年多时间,进一步攻占吐鲁番,夺取乌鲁木齐。
新疆地处中亚东部,与中亚和印度接壤,英、俄两国都将新疆视为战略要地,势在必得。阿古柏成为他们争取和利用的理学对象。这是新疆危机的根源。俄国在利用阿古柏实现其侵略扩张阴谋的同时,又亲自出兵侵占伊犁。
1876年,左宗棠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勇敢地担负起收复新疆的重任。左宗棠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左宗棠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以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是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我在岳阳市教委工作时,多次到湘阴县去过。这是一个洞庭湖滨的县镇,是一个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地方。至今,这个县镇的很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
上午10:50从首都机场起飞。当飞机飞过甘肃,从机窗向下俯瞰祖国的河山,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一条黑色的公路,通向天际,把沙漠分割成两半。难怪唐朝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此茫茫沙漠 ,自然渺无人烟。(未完待续)